第45章 美國建國元勳的傳奇人生(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一節:艱難的起點
1755 年或 1757 年,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出生在英屬西印度群島的尼維斯島。他的出身貧寒,父親是一個四處漂泊的商人,在他幼年時便拋棄了家庭;母親則是一位法國胡格諾派教徒的後裔。
漢密爾頓的童年充滿了艱辛和困苦。由於家庭貧困,他從小就不得不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然而,儘管生活艱難,漢密爾頓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堅韌的性格。
在尼維斯島的日子裡,漢密爾頓經常幫助母親操持家務,同時也在當地的一所簡陋學校接受了初步的教育。他對知識的渴望如同燃燒的火焰,即使在貧困的環境中,也沒有熄滅。
不幸的是,漢密爾頓的母親在他 11 歲時因病去世,這使得他的生活更加孤苦無依。他不得不依靠親戚和鄰居的施捨度日,但他的內心深處始終燃燒著改變命運的渴望。
第二節:知識的曙光
在親戚和朋友的幫助下,漢密爾頓得到了一份在當地商店當學徒的工作。這份工作雖然辛苦,但讓他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人和書籍。
漢密爾頓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如飢似渴地閱讀各種書籍,從歷史、哲學到文學、科學,他不放過任何一個獲取知識的機會。他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努力引起了當地一位牧師的注意,牧師看到了他身上的潛力,決定幫助他。
在牧師的指導下,漢密爾頓的學業有了顯著的進步。他開始學習拉丁語和希臘語,為進一步深造打下了基礎。同時,他也開始嘗試寫作,用文字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和思考。
隨著知識的積累,漢密爾頓的視野逐漸開闊。他不再滿足於在尼維斯島的狹小天地裡生活,他渴望去更廣闊的世界追求自己的夢想。
第三節:新大陸的希望
1772 年,一場颶風襲擊了尼維斯島,漢密爾頓藉此機會寫下了一篇生動而感人的文章,描述了颶風的破壞和人們的苦難。這篇文章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也為他贏得了去北美大陸深造的機會。
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漢密爾頓踏上了前往北美大陸的旅程。他來到了紐約,進入了國王學院(現哥倫比亞大學)學習。
在學院裡,漢密爾頓繼續展現出他卓越的才華和勤奮的品質。他積極參與學術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很快成為了學院裡的佼佼者。
此時的北美大陸正處於動盪的前夕,英國對殖民地的剝削和壓迫日益加劇,人們的不滿情緒逐漸升溫。漢密爾頓在學習的同時,也密切關注著政治局勢的發展。
第四節:革命的烽火
隨著英國政府對北美殖民地的政策越來越苛刻,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情緒日益高漲。漢密爾頓毫不猶豫地投身到了美國獨立戰爭的浪潮中。
他積極組織和參與反英活動,發表激情澎湃的演講,呼籲人們為自由和獨立而戰。他的言辭犀利而有力,激發了許多人的愛國熱情。
漢密爾頓意識到,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於是,他毅然決定參軍,成為了一名炮兵軍官。
在戰場上,漢密爾頓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卓越的指揮才能。他帶領著他的炮兵部隊,多次在關鍵時刻給予敵人沉重的打擊。
然而,戰爭是殘酷的,漢密爾頓也經歷了無數次的生死考驗。但他從未退縮,始終堅信美國一定能夠贏得獨立。
第五節:政治的舞臺
美國獨立戰爭取得勝利後,漢密爾頓開始將他的精力投入到國家的建設和政治事務中。
他深刻認識到,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對於新生的美國至關重要。為此,他與詹姆斯·麥迪遜、約翰·傑伊等人一起,撰寫了一系列名為《聯邦黨人文集》的文章,為美國憲法的制定和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