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1867 年 11 月 7 日,瑪麗·居里出生于波蘭華沙一個教師家庭。當時的波蘭處於俄國的統治之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瑪麗的父親是一位優秀的教師,他對科學和文化有著深厚的熱愛,這種熱愛也深深地影響了瑪麗。在家庭的薰陶下,瑪麗從小就展現出了對知識的強烈渴望和非凡的聰慧。

然而,波蘭的教育環境十分惡劣,特別是對於女孩子來說,接受良好的教育更是一種奢望。但瑪麗不屈服於這種困境,她在家中自學,憑藉著堅定的毅力和卓越的天賦,掌握了大量的知識。

儘管生活拮据,瑪麗的家庭卻充滿了溫暖和愛。她與姐姐布羅妮婭相互支援,共同追逐著夢想。然而,命運的捉弄讓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母親因肺病離世,這給年幼的瑪麗帶來了巨大的傷痛。

但生活的苦難並沒有擊垮瑪麗,反而讓她更加堅定了透過學習改變命運、為祖國波蘭爭取自由和尊嚴的決心。

第二節:求學之路

隨著年齡的增長,瑪麗愈發渴望能夠接受正規的高等教育。然而,在波蘭,女子上大學的機會幾乎為零。於是,1891 年,24 歲的瑪麗毅然決定離開波蘭,前往巴黎求學。

初到巴黎的瑪麗,面臨著諸多困難。她語言不通,生活費用微薄,只能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常常因為飢餓而體力不支。但這些困難都沒有阻擋她求學的步伐。

在巴黎大學,瑪麗刻苦學習,每天都沉浸在圖書館和實驗室中。她的勤奮和專注引起了教授們的注意,他們對這位來自波蘭的姑娘讚賞有加。

瑪麗選擇了物理學作為自己的專業,她對科學的熱情和執著讓她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她不僅掌握了紮實的理論知識,還在實驗操作中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

在學習的過程中,瑪麗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一起探討科學問題,互相鼓勵和支援。其中,有一位名叫皮埃爾·居里的科學家,他的出現,將徹底改變瑪麗的人生軌跡。

第三節:愛情與科學

皮埃爾·居里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科學家,他對瑪麗的聰明才智和堅韌精神深感敬佩。兩人在共同的科學追求中逐漸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1895 年,瑪麗和皮埃爾結為夫妻,從此開始了他們共同的科學探索之旅。他們在實驗室裡並肩作戰,研究各種物理現象。

在一次實驗中,他們發現了一種神秘的現象:鈾礦石的放射性比純鈾還要強。這個發現引起了他們極大的興趣,他們決定深入研究這一現象。

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和分析,他們終於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鈾礦石中一定存在著一種尚未被發現的新元素,其放射性比鈾還要強。為了找到這種新元素,瑪麗和皮埃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們從鈾礦石中一點點地分離、提純,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但他們從未放棄。終於,在 1898 年 7 月,他們成功地發現了一種新元素,並將其命名為“釙”,以紀念瑪麗的祖國波蘭。

不久之後,他們又發現了另一種新元素“鐳”。這一發現讓整個科學界為之震驚,也讓瑪麗和皮埃爾的名字傳遍了世界。

第四節:鐳的發現

發現鐳元素之後,瑪麗和皮埃爾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提取出純淨的鐳。鐳在鈾礦石中的含量極其微小,提取工作異常艱難。

為了獲得足夠的鈾礦石,他們四處奔波,甚至不惜傾家蕩產。實驗室的條件十分簡陋,沒有先進的裝置,只有一些簡單的工具和儀器。但瑪麗和皮埃爾憑藉著頑強的毅力和精湛的實驗技巧,一點一點地推進著研究工作。

他們整日在充滿刺鼻氣味的實驗室裡工作,雙手被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