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後,北疆的風沙中多了一位戰無不勝的女將軍,南昭寧。歲月彷彿在她身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傷痕,曾經那個有著童年笑容、可愛純真的女子,早已被戰爭的殘酷打磨得冷冽無比。

世人皆知,南昭寧,現19歲,崔氏門下弟子,表面是文壇翹楚,實則武藝超群。崔公夫婦待她如親女,自幼習文練武,君子六藝樣樣精通。十歲時,一首“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名動天下,廣為流傳。

十二歲時,南昭寧隨崔家三兄入軍中歷練,展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智慧。她在軍營中與士兵們同甘共苦,逐漸贏得了他們的尊重和信任。

十三歲那年,匈奴犯邊,戰火紛飛。南昭寧毅然橫空出世,抗擊匈奴。她身著鎧甲,手持利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多次立功。她的勇猛和智謀不僅讓匈奴聞風喪膽,也讓朝廷對她刮目相看。

隨著南昭寧的官職水漲船高,她開始建立自己的強軍。這支軍隊名為“秀麗君”,寓意守護錦繡山河,也象徵著南昭寧的美貌與智慧。在南昭寧的帶領下,秀麗君成為了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極強的軍隊。

然而,南昭寧心中始終懷揣著一份深沉的仇恨。她從未忘記自己霍氏一族的滅門之仇,那份仇恨如同一把火,在她的心中熊熊燃燒。她之所以建立強軍,不僅是為了守護江山,更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手刃仇人,為霍氏一族報仇雪恨。

南昭寧治軍嚴謹,每一個細節都要求近乎完美。她對士兵們的訓練一絲不苟,戰術佈置精妙絕倫。在她的率領下,軍隊功勳卓著,北擊匈奴時,她如一把鋒利的寶劍,直插敵人的心臟。草原上到處流傳著她的傳說,人們把她視為神話般的人物。

她身著紅色的鎧甲,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紅色並沒有讓人感覺到一絲柔和。相反,更多人認為,那軍隊如火般的紅色軍裝,是用無數鮮血染紅的。她的軍隊名為“秀麗軍”,寓意著守護錦繡山河。而這山河,於南昭寧而言,更是用霍氏一族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她要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江山。

南昭寧上戰場時總是戴著一副面具,神秘莫測。有傳言說她面貌醜陋,所以才會用面具遮掩。除了身邊親近之人,鮮有人見過她的真面目。然而,只有少數知情的人知道,她戴著面具並非因為這個原因。一方面,隨著她的名氣越來越大,她怕被認出身份,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她風華絕代、容顏出眾,她深知自己的美貌可能會讓敵人輕視,無法在戰場上發揮出應有的震懾力。所以,那面具成了她在戰場上的保護色,也讓她在士兵眼中更加神秘高貴。

軍帳內,氣氛莊重而又不失喜悅。南昭寧站在沙盤前,身姿挺拔,眼神堅定。麾下十二位將領分列兩側,目光灼灼地注視著她。

南昭寧微微揚起下巴,聲音洪亮而有力:“諸位,邊關戰事已歇,此乃我等共築之功,亦為天下蒼生之幸。如今,文帝陛下下令令我班師回都城受賞,此乃殊榮,然邊境長治久安亦不可忽視。”

崔風率先開口,面帶笑意:“阿寧,此一戰意義非凡,如今匈奴很長一段時間怕是無力饒邊了。如今要回都城,也算苦盡甘來了,這賞,我們跟著你去領!”

南弦月附和道:“是啊,將軍,打了這麼久的仗,終於結束了。不過,只是這一走,邊境之事還需安排妥當。”

南昭寧點點頭,目光掃過眾將領:“正是如此。我已有初步構想,大家過來看,這裡……這裡……,以上包括邊境駐軍、防禦工事加固等諸多事宜”

南歌輕聲說道:“將軍,那你快和我們說說,這邊境該留哪些人手為妥。”

南昭寧手指輕點在沙盤上各個重要位置:“我等並非邊關駐守將領,都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