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什圖爾關,這座屹立在黑烏沙爾山口的要塞,憑藉其險要的地勢與堅固的防禦工事,宛如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

險峻的山峰在兩側高高聳立,陡峭的崖壁彷彿是大自然為其鑄就的天然屏障,只有一條狹窄的通道蜿蜒其間,這使得任何進攻的軍隊都難以展開大規模的行動。

奧克守軍們就依託著這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頑強地抵禦著西線帝國大軍潮水般兇猛的攻擊。

這些奧克守軍們,個個身強體壯,肌肉虯結,他們的臉上滿是怒火和渴望,那是對廝殺與鮮血的渴望。

他們手持巨大的戰斧,以及堅固的盾牌,每一次揮動武器,都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面對帝國大軍一輪又一輪的衝鋒,他們毫無懼色,緊緊地站在城牆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防線。

他們高聲呼喊著戰號,聲音在山谷間迴盪。在激烈的戰鬥中,奧克守軍們充分利用關隘的地形,從高處扔下巨石,傾倒滾燙的熱油,讓進攻的帝國士兵們舉步維艱。

儘管帝國軍隊裝備精良,戰術多樣,但在這險要的關隘面前,也難以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只是奧克守軍們的境況也並不美妙。

被圍困在這座堅城之中,雖然帝國在短時間內還無法攻克這座要塞,但他們的生活和戰略物資已經不多了,他們日夜期盼著奧克王派出的援軍能夠及時趕到。他們相信,只要援軍一到,就能夠扭轉戰局,給予帝國軍隊沉重的打擊。

然而,戰場局勢瞬息萬變,誰也沒有料到,奧克王國因為兩線作戰的接連失利,陷入了極其艱難的困境。可戰兵力急劇縮水,原本龐大的軍隊如今只剩下寥寥無幾的精銳。

武器裝備也大量損耗,後勤補給更是難以為繼。在這樣的絕境下,奧克王經過深思熟慮,做出了一個大膽而又無奈的決策——直接戰略性地放棄瓦爾魯戈山脈以北的所有地區。

這個決策一經做出,便在奧克王國內部引發了軒然大波。許多部族和將領紛紛表示反對,他們認為這片土地是奧克王國的根基之一,有著豐富的資源和眾多的子民,一旦放棄,不僅會失去大量的財富和人力,還會讓王國的威望受到極大的損害。

不過最終奧克王還是強硬的推行了這個決議,隨著奧克王的命令下達,瓦爾魯戈山脈以北地區的奧克部落開始快速撤離。

他們燒燬了無法帶走的物資,避免這些落入帝國軍隊手中。奧克們也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拖家帶口,向著南方遷徙。一路上,哭聲、嘆息聲交織在一起,充滿了無盡的悲傷與無奈。

而帝國在得知奧克王國的這一決策後,迅速調整戰略,奧古斯都再次調集十萬軍士和三十萬輔兵,開始向這片被放棄的區域推進,試圖在奧克王國捲土重來之前,儘可能多地佔領土地,徹底佔據這裡。

五個月的時間匆匆流逝。在這看似短暫卻又充滿變數的五個月裡,帝國東部戰線的軍隊,彷彿被庫提汗降下祝福,一路銳不可當,勢如破竹。

獵獵作響的軍旗在風中肆意舞動,士兵們邁著堅定有力的步伐,士氣高昂,如洶湧澎湃的浪潮般迅速推進。

一路上,他們憑藉著頑強的鬥志和卓越的戰術,接連攻克眾多地精城市,兵鋒順利抵達雅古爾格海灣。

此刻,東線大軍的鋒芒銳利得近乎刺眼,距離地精聯邦的首府僅剩下區區三點五里(約320k),勝利的曙光彷彿近在咫尺,觸手可及。

士兵們的眼眸中閃爍著興奮與期待的光芒,他們心裡十分清楚,只要再往前踏出一步,便能給予地精聯邦致命一擊,為帝國立下不朽的功勳。

而在西線戰場,那座令帝國軍隊頭疼了長達五個月之久的烏什圖爾關,最終還是沒能逃脫被攻克的命運。

烏什圖爾關地勢極為險要,兩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