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康辦公室內,蕭易也看到了這些訊息,當看到那些對鴻康進行分析的文章時,蕭易也不禁莞爾。

這兩年多發生了太多事情,許多細節他自己都記不太清了,畢竟每天要處理大量事務,哪有閒暇去回顧這些過往。如今有人將其整理出來,當他親眼看到這些內容時,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他心裡清楚,但凡時間點有所偏差,比如移動網際網路尚未發展起來,又或者稍晚一些,等到小麥等競爭對手已經將智慧家電研發成熟,那鴻康都不可能實現這般快速的崛起。

再或者,如果一開始自己經營的不是家電工廠,而是日化產品工廠,那也肯定難以達到如今的規模,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看到其他人對自己身價的分析,蕭易明白,福布斯的估值確實較為保守。

實際上,易康投資是他個人的持股公司,鴻康委員會則是全體員工的股權激勵持股平臺,不過員工只有分紅權和增值權,並無投票權和歸屬權,投票權與歸屬權都掌控都在蕭易手中。

至於最後的 5%股份,是鴻康成立之初,蕭易父母那一輩的老員工,如李東海等人所持有的。

就蕭易手中的股份和投票權相加而言,他在公司的話語權幾乎是 100%,甚至可以說鴻康就是蕭易“一言堂”式的管理模式。

這也是為什麼蕭易在推動鴻康的各種改革轉型過程中,從未受到任何阻礙。

倘若鴻康像其他公司一樣,存在眾多股東,那麼每當需要做出變革或調整時,股東們各執一詞、拉幫結派,為了自身利益不擇手段,即便有再好的計劃也難以推行下去。

正當蕭易陷入沉思之際,辦公室門口走進一個熟悉的身影,蕭易見狀,不由得打趣道:“李叔,一不小心成了億萬富豪,有啥感想?”

李東海聽到蕭易的調侃,平日裡那成熟穩重的臉上也浮現出一絲尷尬。

“蕭總,您就別打趣我了。這股份我拿著都覺得燙手,以我的能力,根本擔不起這身價。鴻康能有今天,全靠蕭總和後來加入的同事們的努力,我不過是憑著資歷罷了。”

蕭易聽了李東海的話,剛剛還帶著打趣的神情立刻變得嚴肅起來。

“李叔,鴻康能取得如今的成績,您功不可沒。不管我做的決策在當時看起來多麼不靠譜、多麼燒錢,您都無條件支援我。而且很多關鍵事務,我也只放心交給您去辦,換做別人我可不放心。以後公司的諸多事務,還得靠李叔繼續幫我。”

李東海聽著蕭易這番話,內心湧起一股由衷的感動,連忙應道:“放心吧,蕭總。”

蕭易說完,便切入正題:“李叔,您來找我是有什麼事嗎?”

“是這樣,之前公司推行了員工激勵計劃,許多有貢獻的員工都持有公司股份的分紅權。如今看到鴻康的估值以及蕭總的身價後,整個公司都處於亢奮狀態,我覺得這樣下去可能會出問題。”

聽到這個訊息,蕭易也陷入了沉思。如果員工都陷入對股份價值增長的沉迷之中,對公司而言無疑是極為不利的,必須儘快將這種局面扭轉過來,讓公司回到正軌。

“我知道了,李叔。這事就麻煩您去安撫一下,儘量讓大家別老圍著這個話題轉,還是要把重心重新放到工作上。只有鴻康持續發展,大家的利益才能得到更大保障。”

“明白,蕭總,我這就去安排。”

在鴻康公司內部,不少員工都在熱議鴻康的市值和蕭易的身價問題。

在一個員工小群裡,員工 A感慨道:“牛逼啊,鴻康市值居然已經 2000億了!這麼說,我們這些元老員工,是不是也相當於持有價值幾十萬的股權了?”

員工 b回覆:“那肯定啊,不過我們只有分紅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