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步達成共識後,三方勢力都意識到,要將新都規劃建設的構想變為現實,還有諸多複雜且關鍵的環節需要敲定。於是,在古老組織首領趙玄的主持下,一場更為細緻深入的會議緊鑼密鼓地展開。

首先面臨的難題便是新都的具體選址。雖然已經確定要綜合各方利益,但合適的地點卻並非輕易可得。陳宇一方提出了幾個靠近洛陽的候選地,這些地方交通便利,商業基礎較好,有利於快速形成繁榮的商業區。然而,林縛卻對這些選址表示擔憂,他指出,這些地方距離北方防線較遠,在軍事防禦上存在一定的隱患。

“一旦北方外敵入侵,軍隊從新都調往邊境的時間過長,可能會延誤戰機。”林縛皺著眉頭,神色凝重地說道。

沈逸則從文化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新都的選址也應考慮文化傳承的便利性,最好能與南方的文化脈絡有所關聯,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文化區的作用。”

各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這時,古老組織的一位謀士站了出來,他展開一幅詳細的地圖,指著一處地方說道:“諸位請看,此地位於三方勢力的中間區域,地勢平坦開闊,周邊水系發達,既便於交通和商業往來,又能透過水路快速向北方輸送兵力,加強軍事防禦。同時,它與南方的文化重鎮也有便捷的交通線路相連,在文化傳播上不會存在太大阻礙。”

眾人圍攏過來,仔細研究地圖,經過一番討論和權衡,這個位置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但新都選址問題的解決,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接下來是新都的規劃設計。為了確保軍事區、商業區和文化區都能高效運轉,發揮各自的最大優勢,三方決定各自派出專業的人才,共同組成一個規劃團隊。

軍事區的規劃由林縛的軍事幕僚主導,他們根據軍事防禦的需求,設計了堅固的城牆、寬闊的護城河以及佈局合理的軍營和練兵場。同時,還規劃了多條軍事要道,確保軍隊能夠迅速調動。

商業區的規劃則由陳宇的商業智囊負責,他們設計了大型的集市、倉庫和錢莊,並且規劃了完善的交通網路,以便貨物能夠順暢地運輸和流通。為了吸引更多的商人前來投資興業,還制定了一系列優惠的商業政策。

文化區的規劃由沈逸召集的南方學者和文化專家負責,他們設計了宏偉的學府、藏書樓和祭祀場所,力求將南方的文化精髓融入到每一處建築和景觀之中。同時,還規劃了文化交流的場所,希望能夠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人才,促進文化的繁榮發展。

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各方之間也並非一帆風順。軍事區的規劃注重防禦性,要求佔用較大的土地面積,這與商業區和文化區對土地資源的需求產生了衝突。陳宇一方認為,商業區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需要足夠的空間來發展商業活動,不能因為軍事區的擴張而受到影響。沈逸也表示,文化區對於傳承民族精神至關重要,也需要有足夠的空間來建設各類文化設施。

面對這一矛盾,規劃團隊陷入了困境。這時,趙玄再次出面調解。他提出,可以透過合理的佈局和空間利用,來解決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例如,可以將軍事區的部分功能設施與商業區和文化區的公共設施相結合,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在城市的周邊地區,可以建設一些衛星城鎮,將部分商業和文化功能分散到這些衛星城鎮中,以減輕新都的土地壓力。

經過反覆的討論和修改,最終形成了一份各方都比較滿意的新都規劃方案。然而,就在眾人以為定都之爭即將徹底結束,新都建設即將順利展開的時候,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

新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此時國家剛剛經歷了長期的紛爭,財政狀況並不樂觀。為了籌集建設資金,陳宇提出了向富商巨賈募捐的建議。他認為,新都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