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民生艱難,百姓哀怨(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定都之爭中,三方勢力互不相讓,僵持不下的局面如同一把沉重的枷鎖,死死地套在國家的脖頸上,致使經濟發展的車輪停滯不前,民生陷入了艱難困苦的泥沼,百姓們的哀怨之聲此起彼伏,如陰霾般籠罩著整個大地。
曾經繁華熱鬧的商業街道,如今變得冷冷清清。洛陽,這座原本以商業繁榮著稱的城市,受三方對峙影響,外地商隊因交通不暢和局勢不明紛紛減少往來。街邊的店鋪,許多都大門緊閉,門上貼著“暫停營業”的告示,偶爾有幾家勉強支撐的,店內也是顧客寥寥。老闆們滿臉愁容,望著空蕩蕩的街道,唉聲嘆氣。
“這生意可怎麼做啊!以前這個時候,店裡人來人往,如今呢,一天都見不到幾個客人。這定都之爭再這麼下去,我們全家都得喝西北風了。”一位經營綢緞莊的老闆,無奈地向旁人訴苦。
不僅商業受挫,農業生產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北方邊境,因軍事對峙,大量青壯年勞動力被徵調入伍,農田無人耕種,大片土地荒蕪。邊境的百姓,整日提心吊膽,擔心戰爭隨時爆發,生命和財產受到威脅。
“家裡的壯勞力都被拉去當兵了,就剩下我們老弱婦孺,這地根本種不過來。糧食收不上來,往後的日子可怎麼過啊!”一位邊境老農,望著自家雜草叢生的農田,老淚縱橫。
南方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由於外交摩擦,對外貿易受阻,許多依賴海外市場的手工業者失去了生計。曾經忙碌的工坊,如今冷冷清清,工人們失業在家,生活陷入困境。
“我們一家老小都靠我做工養活,現在沒了活兒幹,吃飯都成問題。上頭那些人爭來爭去,可苦了我們老百姓啊!”一位失業的工匠,憤怒地說道。
交通要道上,關卡林立,各方勢力為了限制對方的物資流通,設定重重障礙。貨物運輸成本大幅增加,時間也大大延長。原本幾天就能送達的貨物,如今可能要半個月甚至更久。這不僅讓商家損失慘重,也使得市場上的物價飛漲。
普通百姓面對飛漲的物價,生活愈發艱難。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價格飆升,許多家庭為了節省開支,不得不節衣縮食。街頭巷尾,時常能看到面黃肌瘦的孩子,眼巴巴地望著店鋪裡的食物,卻因囊中羞澀而無法購買。
“這日子沒法過了!一斤米都漲到這麼貴,我們每天都只能喝點稀粥勉強餬口。這定都到底什麼時候能定下來,讓我們過上安穩日子啊!”一位婦女抱著瘦弱的孩子,哭訴著。
除了經濟上的困境,百姓們的精神壓力也與日俱增。社會動盪不安,治安狀況惡化,犯罪率上升。人們出門都小心翼翼,生怕遭遇不測。夜晚,街道上一片死寂,往日的歡聲笑語早已消失不見。
在這種艱難的處境下,百姓們對三方勢力的不滿情緒如火山般爆發。他們開始在街頭巷尾議論紛紛,對三方的指責和怨言越來越多。
“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爭得你死我活,可曾想過我們老百姓的死活?我們只想要一個安穩的家,能吃飽穿暖,怎麼就這麼難呢?”
“就是,不管定都哪裡,只要能讓國家太平,我們就支援。可現在,他們誰都不肯讓步,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
百姓們的哀怨之聲,透過各種途徑傳到了三方勢力的耳中。然而,此時的三方仍深陷於權力與利益的博弈之中,難以輕易做出妥協。
在北方的營帳中,林縛聽著下屬彙報百姓的不滿,眉頭緊鎖,陷入沉思。他深知百姓的困苦,但在他心中,定都幽州關乎國家的軍事安全,是重中之重,一時難以割捨。
“將軍,百姓們的怨言越來越多,我們是不是該想辦法安撫一下?”一位謀士小心翼翼地問道。
“我又何嘗不知百姓的艱難?可如今局勢複雜,一旦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