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嫻聞言笑道:“軍中可沒有什麼親王世子,我哥初進軍中的時候只是一名小卒。”

趙清一哂:“我也可以做馬前卒。”這有什麼了不起的,他又不是去享受的?

“你可是親王世子,誰敢用你做馬前卒?”李靜嫻覺得好笑。

趙清憨厚的摸了摸自己的頭:“我給我大哥做馬前卒如何?”

“啊??”兩個人都驚呆了,不能吧?太子殿下會去邊關?

趙清一笑而去,到時候他們就知道了,他的猜測不會錯的。

而此時的皇城裡,皇帝和皇后也正在說起這件事。

“我觀咱兒子對排兵佈陣馬上功夫十分上心,難道他有什麼心思嗎?”皇帝有些擔心了。

他現在真的覺得養兒子挺難的,雖然這孩子還沒在身邊,但將他的心牽扯的厲害,老父的心時時刻刻的提著,生怕有一絲一毫的變故。

皇后卻不甚在意。

“自古以來,不許將軍見太平的事不要太多。究其根底,不過是因為軍中的安定,想做一個不被人掣肘的帝王,武力便不能遊走在掌心之外。”

皇帝張了張嘴,將要說出口的話,又咽了回去。

他對李家的忌憚便是源於此,這時候這樣的話,不適合出口。

顯然,皇后如今已經想明白了,“如果兒子能夠領兵出征,這倒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趙安在軍中有了威望,對軍隊有了掌控力,李家的壓力自然就小了,反正他們家也沒有造反的意思,能安穩些,當然是好事。

“你就不擔心兒子?”

“有什麼可擔心的?”皇后有些詫異。

她兒子連老虎都能打呢,又不是去衝鋒陷陣,能有什麼危險?

再說她也不認為自己兒子能草包到那種程度。

皇帝:好吧,媳婦總是對親兒子迷之自信!

“這時辰也差不多了,我們往母后那裡去罷?”

昨天已經說好了,一家三口在慈安宮用膳,吃的就是昨天兒媳婦送過來的東西,別的一概不用。

等皇帝皇后二人到了慈安宮,便見太后正在發呆。

自從李嬤嬤病了以後,身邊少了能說話的人,太后難免有些寂寞。

看見他們兩口子來了,太后才有點回過神。

“不必多禮了,你們都坐罷。”

這宮裡一年一年的就是這麼幾個人,連個水花都沒有,讓人寂寞的從心裡長毛。

看著太后提不起來精神,皇后斟酌著說道:“這宮裡有些冷清,挑幾個伶俐的人來服侍母后可好?”

太后擺擺手:“不必了,年紀大了,也喜歡清靜。”她老人家這話說的多少有些口不對心。

太后話音一頓又道:“阿英最近好了許多,偶爾也過來陪哀家聊聊天,待過些時日她好了,也就罷了。”

帝后二人互相望了一眼,一時都有些沉默。

這就是他們沒有告訴太后的真實原因。

若細論起來,李嬤嬤陪伴太后的時間是最長的,幾十年來形影不離,這真的不是換一個人陪伴的事。

太后見兩人有些沉默,不由得疑惑的問道:“怎麼了?”

皇帝搖了搖頭,強打起精神問道:“昨日,太子妃送來的東西,母后可看了?”

提起這個太后有了些精神頭,她樂呵呵的說道:“看了看了,還有一個選單子,做那個紅薯的,哀家大早就吩咐下去了,讓他們照著樣做。還有那個果子酒,一會兒咱們也嚐嚐,哀家還讓人燉了那個粉條,咱們都吃吃看。”

果然到了午膳的時候,眾人便見到了一大桌子的飯菜。

一個小太監在旁邊一一的解說著:“這一道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