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雲心裡明白,這都是自己老爹的身份帶來的好處。

以前的夏軍,被人視作賊軍餘孽,那些秉持正統觀念的人,都避之不及。

可現在不同了,夏軍是大明諡號“忠武”的名將之後所領導,那些對大明還忠心耿耿的官將,都覺得找到了同類,毫不猶豫地就靠了過來。

對於侯恂的做法,周雲十分理解。侯家一門,想要延續家族的興旺,要麼投靠南明弘光朝,要麼委身清廷。

可南明弘光朝腐朽不堪,早已回天乏術;清廷又是他們萬般無奈之下才會考慮的選擇。

如今,夏軍異軍突起,侯家無奈之下,暫時投靠夏軍,也不失為一個求全之策。

天色漸暗,營帳內燭火搖曳,周雲眉頭緊鎖,與副帥李巖、左參贊陳金斗圍坐於案前,氣氛凝重。

桌上攤開的地圖,標記著各方勢力的態勢。

“左夢庚大軍意圖自九江東下,南京弘光朝庭壓力倍增。”

周雲手指輕點地圖,沉聲道,“我決定徵調歸雲軍全部四個團,汝雲軍兩個團,共計三萬大軍,親率南下,解左軍東下之危。”

陳金斗微微頷首,目光堅定:“都帥,弘光朝各軍正全力阻擊清軍,如果左軍東下臨近南京,局勢將急轉直下。”

李巖則微微皺眉,提醒道:“還有大軍出征,糧草輜重需妥善安排,後方亦不可鬆懈。”

一番商議後,周雲迅速做出部署:李巖負責後方糧草輜重的調集;岳雲軍調一個團南下協防汝雲軍東部防線,向雲軍調一個團協防岳雲軍東北部防線,開雲軍調一個團協防歸德府。

五日後,大軍開拔,向著汝寧府進軍。

周雲站在軍前,望著整齊的隊伍,目光堅定:“此去九江,關乎大局,諸位務必奮勇向前,擋住左軍東下的步伐!”

令汝雲軍副都統楊彪部領一萬汝雲軍為先鋒,出汝寧,翻過大別山進入湖廣。

周雲大軍一路急行,侯恂已在趙六的騎兵護送下先期趕往楊彪的先鋒軍中。

十幾天後,周雲大軍才剛剛趕到汝寧府的商城。

歸雲軍為全火器軍隊,輜重較多,行軍速度受到影響,好在有軍器局新制的馬車拖運,否則更慢。

周雲正準備讓大軍繼續行軍,突然,一名傳令兵匆匆入帳,呈上前方楊彪的先鋒軍軍報。

周雲展開軍報,神色凝重:“九江城已被左良玉部下縱火焚燬,城內一片廢墟。

左夢庚親率左軍大部已然東下去往安慶府,在九江城外軍營尚留有五萬兵馬駐守後路。”

周雲忙召來陳金斗,商討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都帥,下官覺得一動不如一靜。”陳金斗沉思片刻,緩緩說道,“我們對前方戰場情形不瞭解,前方又有侯老尚書在,相信自會隨機處理。

我等則不做他想,快速行軍趕往九江府,合兵一處。”

周雲聽後,覺得十分有理,遂下令全軍出發,快速向九江而去。

九江城下,左軍軍營內,氣氛緊張。駐守大將李國英高坐案後,神色冷峻。

聽聞有一萬不明大軍抵達九江城下,他迅速調兵遣將,應對未知的威脅。

“報!”一名親兵匆匆入帳,“啟稟將軍,城外有自稱侯恂的人求見。”

李國英心中一震,侯恂?那可是連左大帥都十分敬仰之人。

他不敢怠慢,急忙起身,大步走出營帳親自迎接。

“末將李國英參見侯大人,不知侯大人親臨,怠慢之處,請大人責罰。”李國英抱拳行禮,態度恭敬。

侯恂一臉疲憊中帶著熱情,托起李國英的雙臂,微笑道:“李將軍客氣了,老夫現在已經久不在廟堂,稱不上什麼大人了,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