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五劑良藥(第1/2頁)
章節報錯
內衛司衙的侯貴,此刻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在屋裡來回踱步,嘴裡不停嘟囔。
本想給郭黑子一個下馬威,挫挫他的銳氣,沒成想人家根本不買賬,直接把黑雲衛解散個乾淨,拍拍屁股走人了。
這事兒要是傳到旅帥耳朵裡,可如何是好?他越想越怕,打定主意,要親自去勸勸郭黑子,順便賠個不是。
正慌亂間,親信匆匆入內稟報:“司使大人,剛收到訊息,旅帥親自調了夜不收連的孫東,還從警衛連撥了十人去找郭黑子報到。”
“啊!”侯貴嚇得肝膽俱裂,臉色慘白如紙。旅帥親自出面給郭黑子撐腰,那自己暗中使絆子的事兒肯定瞞不住了。
“完了,完了,這下全完了!”他悔得腸子都青了,抬手狠狠抽了自己幾個耳光,
心裡不停責罵:自己怎麼就這麼小心眼,在旅帥交辦的事兒上動手腳,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一想到旅帥往日的殺伐決斷,他嚇得雙腿發軟,抖如篩糠。
旁邊的親信也嚇得六神無主,傻愣愣地站著,不知如何是好。
侯貴猛地回過神來,不行,得趕緊去向旅帥認錯,晚一步,就真的萬劫不復了。
他手忙腳亂地整理衣衫,朝著周雲所在的州衙,跌跌撞撞地跑去。
侯貴一路火急火燎的尋到周雲時,周雲正全神貫注地伏案疾書,筆下是他對河南工商業與農業發展的諸多思索。
如今,當務之急乃是重振己方轄下的經濟秩序。
每攻克一地,若不及時出臺相應的經濟策略予以配合,民心難聚。
唯有迅速恢復民生,才能為對抗清軍積攢充足的資源。
山西澤潞沁地區,礦產豐饒,冶煉工坊林立,是各類戰爭資源的重要產出地;而河南的歸德、開封、汝寧,還有徐州、鳳陽、兗州等地,則被周雲規劃為糧食與兵源的關鍵補給源。
周雲心裡透亮,想要將這些區域整合歸一,重現民生繁榮,絕非易事。
先不提清軍的虎視眈眈,以及南明軍閥時不時的攪局挑釁,單就當下這小冰河期的天災肆虐,便足以讓他的計劃半路夭折。
周雲憶起後世所知,明朝覆滅,因素繁雜。
氣候反常,糧食欠收,老鼠生存空間被擠壓,被迫四處流竄,鼠疫桿菌在人群中瘋狂傳播。
鼠疫橫行,生靈塗炭,大量人口喪生,社會勞動力銳減,彼時醫療條件落後,面對疫病,眾人只能束手待斃。
同時,明末吏治腐朽不堪,土地兼併現象猖獗,農民苦不堪言,民怨沸騰。
外有後金勢力崛起,頻頻侵擾邊境,戰事不絕。
內憂外患交織,又逢鼠疫等天災重擊,明朝這棵參天巨樹,終是轟然倒下。
其中,從陝西一路向東蔓延的旱災,讓河南、山東等地慘遭重創,百姓在飢餓與戰火間苦苦掙扎,命懸一線。
周雲深知,僅憑自己一人之力,想要拯救蒼生,不太現實,他又不是那神通廣大的超人,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凡人罷了。
可即便如此,他心底總有個聲音在吶喊,定要試試,哪怕鬥不過老天,好歹也要拼上一拼,看能否改寫這悲慘命運。
紅薯,在他眼中宛如一味救命良藥。
他依稀記得,似乎清乾隆年間,因人口激增,糧食出現短缺,而後紅薯被大量種植,極大緩解了糧食壓力。
紅薯耐旱且高產,與當下此地的乾旱環境堪稱絕配,而且自己已在山西澤州,完成大量育種,只待開春便能在此播種。
再者,水的問題迫在眉睫,當務之急是解決百姓的生活用水,只要水源潔淨,疫病傳播便能得到有效遏制。
對此他有一劑良藥,便是源自澤州的錳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