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裝備火銃(第1/2頁)
章節報錯
押送物資的車隊在夜幕籠罩大地時,才緩緩抵達澤州城。
周雲毫無倦意,雙眸緊盯著城門方向,他已經許久未曾閤眼,就為等待這批物資的到來。
不只是他,州衙六部中的兵、戶、工房,還有軍隊的後勤人員以及軍事將領們,也都在翹首以盼。
如今澤州的形勢嚴峻,物資極度緊缺,尤其是糧草。
城內有數千軍隊嗷嗷待哺,城外更有幾萬流民等待救濟,糧食就是生存的希望。
當訊息傳來,車隊已進入澤州城,停在原招兵處——如今的軍器局臨時營地時,周雲當即動身,急匆匆地前往檢視。
戶房、兵房、工房的小吏們迅速開始清點資料。
周雲站在一旁,親眼看著那一車車的糧食和武器裝備,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這些物資,就像是黑暗中的曙光,讓人心安。
當看到車隊後面的一車車火槍彈藥時,周雲笑得合不攏嘴。
他拿起一支火銃,在火把搖曳的光芒下,仔細端詳起來。
此時,張蒼也走上前,拿起一支火銃,拆開包裹的油布,不禁驚訝地大叫一聲:“魯密銃!”
魯密銃,乃是明朝傑出火器研製家趙士楨改進而成,其原型是土耳其魯密國(奧斯曼帝國)進貢的火繩槍。
這魯密銃約重七八斤,也有的重六斤,長度約六七尺,發射機關巧妙地設定在床裡。
它比鳥銃更為先進,射程更遠、威力更大,還設有照門、準星等精準的瞄準裝置,在當時堪稱先進火器。
周雲是從後世部隊穿越而來之人,對槍械有著特殊的情感,各種槍支知識都有所涉獵。
魯密銃他自然知曉,不過他手中剛拿的是鳥銃,並非魯密銃。
鳥銃,也就是火繩槍,早在永樂年間經倭寇之手從西洋傳入中國。
因其槍機形似鳥嘴,故而得名鳥嘴銃。
其大致構造包括銃管、銃身、槍機、扳機等,槍機可繞軸旋轉,一端連著扳機,一端夾持著經過特殊處理的燃燒火繩。
扣動扳機時,槍機下壓,火繩便會點燃火門擊發。
鳥銃引入明朝後,被兵仗局大量仿製,逐漸成為明軍的制式火器,無論是清軍、明軍還是大順軍,幾乎都在使用。
周雲曾經從範村的範永年那裡要來的500杆火銃,便是鳥銃。
他本以為這批物資中只有鳥銃,沒想到竟有魯密銃,這可真是意外之喜。
有了魯密銃,無論是戰場上的大規模廝殺,還是夜不收小隊的特種作戰,遠距離射殺敵人,甚至是萬軍從中取敵首級,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幻想,而是極有可能實現之事。
周雲拿過張蒼手中的魯密銃,感覺這槍有些沉重且過長,竟比後世的長槍三八步槍加上刺刀還要長。
就在周云為魯密銃的出現而驚喜不已時,又聽到張蒼的驚呼聲:“虎蹲炮?”
周雲聞言一愣,手中的槍差點驚得掉落。
他從未想過這批物資中還會有炮,這簡直是驚喜中的驚喜。
明朝中期,東南山區倭患猖獗,南方水田溝渠縱橫、地形複雜。
在與倭寇的長期鬥爭中,兵器家們根據實際作戰需要創制了虎蹲炮。
最初,戚繼光在東南沿海與倭寇作戰時,發現鳥銃威力小,難以抵禦大隊倭寇,而佛朗機炮又較重,不利於行軍作戰。
為彌補這些外國火器的缺點,虎蹲炮應運而生。
張蒼興奮地又叫了一聲:“旅帥,有兩門虎蹲炮呢!”
周雲滿心歡喜,有兩門虎蹲炮加入,戰鬥力必將大幅提升。
不過,他此時心中也泛起一絲好奇,這張蒼為何對這些火器如此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