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齊留在梁山,滿心期待著那些流民的到來,在他眼中,這些流民可都是寶貴的合格勞力,必須妥善安頓,這關係著梁山未來的興衰。

經過了玉蟠竿孟康的提醒,姜齊發覺自己對水泊梁山的整體規劃有些草率,他反思著,自己總是以後世城市化的思維去套用到當下的梁山,這就如同將方榫頭硬塞進圓孔裡,水土不服是必然的。更何況,對於規劃,最重要的就是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再好的規劃,不合適,也必然不會有好結果,總不能削足適履,那就本末倒置了。

聚義廳內,燭火搖曳,映照在眾人臉上。

姜齊望著眼前精心製作的沙盤,這是他多日來的心血。他對照著吳用提供的資料,將人員居住分佈、耕地分佈、山地分佈、工坊分佈等,從枯燥的紙面資料,一點點轉化成了眼前栩栩如生的模型,仿若將整個梁山的未來都濃縮在了這一方小小的沙盤中。

“看看吧,這就是咱們的梁山泊!”姜齊的聲音在聚義廳中迴盪,他神色凝重,伸出手,有力地指向沙盤,“什麼叫一盤散沙,這就是了。”

見吳用等人面面相覷,似乎並不明白,姜齊解釋道:“規劃啊規劃!民眾來了,規劃啊規劃!民眾來了,咱們不能像對待散養的牛羊一樣,任由他們隨意找地方搭建帳篷、茅草房。咱們得給他們創造好日子,不然人家憑什麼來咱們梁山?難道就只為了幾頓飽飯??”

“鄉野之間皆是如此,咱們也就依循舊例,由他們去了。”有人小聲嘀咕道。

“這不行,”姜齊猛地擺了擺手,語氣堅定得如同洪鐘鳴響,“諸位且看,若是依著他們,咱們梁山必然安置不下這些民眾,需要咱們自己去規劃好,他們按照咱們的規劃去住!”

“這……”

吳用看看裴宣,裴宣看看孔厚,孔厚看看朱武,朱武看看王倫,都搖頭。

要說舞文弄墨,他們各個胸有成竹;哪怕談論排兵佈陣,幾人也能滔滔不絕。可這規劃之事,他們著實從未接觸過,就像摸著石頭過河,完全找不到方向。

姜齊也知道,這些和自己一般的書生,哪裡知道該如何規劃一個新農村?

也慶幸姜齊之前看過這般新聞,記得幾個片段,命人抬進來其他四個沙盤。

姜齊先是揭開最小的一個,是所一進小院模型,姜齊指著模型,對眾人開始詳細介紹。

只見小院四四方方,正北三間大房,東西各兩間偏房,南面還有三間小倒坐房,充當雜物間,廚房在小院的東北角,正所謂東方在五行中屬木,適宜生生不息,茅房位於小院的西南角,按照風水來說,西南方位在八卦中為坤卦,代表著大地,應五穀輪迴之所在。

而小院大門開在東南角,這個位置在八卦中屬於巽位,巽位有利於引進東南風,促進空氣流通,同時避免冬季寒冷的北風直接吹入院內,同時東南角的位置有利於排水,避免雨水積聚,同時也便於採光和通風。

“如此小院,足可住兩三戶人家,”吳用聽了,眼睛一亮,很是捧場的興奮說道,“莫說他們,便是小生,也想有這麼一套小院。”那語氣,完全充滿了期待。

孔厚也是羨慕,他雖是出身大族,卻並非嫡系,所住也不過是偏院裡的偏房。在高平山學藝時,住的更是簡陋茅屋,如今看到這規劃合理的小院,怎能不心生嚮往?

“只是這般小院,要佔地多少?”孟康這時問了一個關鍵問題,他仔細看著沙盤中的小院,眼神中透露出對工程實際問題的關注。

“一畝地可建三套這般小院。”姜齊一指另外一個沙盤,眾人掀開之後,一個規整的街道模型出現在眼前,星羅密佈之下,格外有序,尤其上面姜齊還按照後世ppt的模式,增加了不少行人,彷彿就真的看到未來人們在這街道上往來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