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聚賢謀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李助的一番言論,姜齊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心中反覆權衡其中利弊。
這時,吳用在一旁適時開口:“郎君,李道長所言的確在理。如今梁山日益壯大,以往僅憑口頭吩咐或簡單寫個條陳傳達指令,頗為不妥。小生恰好認識兩位才俊,一位是聖手書生蕭讓,擅長各類書法;另一位是玉臂匠金大堅,精於製作印章。小生邀其上山,做些印信,權當郎君和其他總管平日使用!”
公孫勝目光投向李助,心中暗自思量,此人看似道家裝扮,實則骨子裡透著法家的精明,自己恐難與之爭輝。
若想日後在梁山站穩腳跟……公孫勝轉而看向旁邊書桌上放置的《化學第一冊》,又將目光緩緩移至姜齊身上,眼中陡然閃過一道銳利的精光。
公孫勝此前所言並非虛言,羅真人傳授於他的,遠不止天象之學,占卜相面之術他同樣涉獵頗深。正是算出自己於南方有利,他才不遠萬里來到梁山。
初次見到姜齊時,公孫勝心中便驚歎不已,世上竟有人如《相書》中所描述的帝王之相般,日角龍顏,隆準隆鼻,龍瞳鳳頸,口大唇厚,姜齊無一不契合。也正因如此,公孫勝才當即毛遂自薦。
然而,可惜的是,自己的本事起初並未得到姜齊的看重,後來姜齊的再三挽留,也只是因為吳用的提醒,自己就如同那千金馬骨一般。
公孫勝心中暗暗想著,必須得展現出自身的能力才行。念及此,他伸手拿起那本《化學第一冊》,專注地翻閱起來。
姜齊見此自然不會攔著,甚至還心生喜悅,“公孫道長若是喜歡,自可取回研讀!吳總管,回頭給公孫道長安排一間靜室,以供平時使用。”
“是!”
姜齊在書寫安排靜室的命令條子時,愈發深刻地意識到,梁山確實急需擁有屬於自己的印信了。
思索片刻後,姜齊說道:“李道長,暫居兵房參贊一職,與神機軍師朱武同列;公孫道長,暫居禮房參贊一職,主管天象事宜。”
“多謝郎君!” 李助拱手謝道,神色間滿是感激。
“貧道愧領了!” 公孫勝亦恭敬回應,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決心。
安排了職位之後,姜齊又引著二人去和朱武以及孔厚見了一面,相互熟悉一番。
李助與朱武一見面,便如同老友重逢,無論是談論法家學說,還是道家思想,二人皆能侃侃而談,相談甚歡,甚至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不多時,裴宣和孔厚也加入了他們的討論。
李助由《商君書》出發,朱武從《孫武子》講解,裴宣則以《宋刑統》溝通兩家,孔厚一手孔子,一手孟子,把仁義二字說的明明白白。
四人說的那是好不暢快,尤其對於梁山此時引入大批難民開始諫言。
姜齊坐在主位,目光在四人之間來回穿梭,全神貫注地聆聽著他們的高談闊論。AI 在他腦海中飛速運轉,將那些晦澀的話語解析成易懂的概念,輔助他理解這場思想盛宴。
“如今梁山吸納眾多難民,當以嚴明律法為綱。賞罰分明,方能令行禁止,使眾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職。” 李助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指輕敲桌面,語氣堅定有力,“《商君書》有云,‘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嚴明的律法並非為了苛責眾人,而是為了保障梁山的安穩與發展。”
裴宣撫須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律法固然重要,但也需兼顧人情法理。《宋刑統》乃國朝律法之大成,其中諸多條例可作為我們治理梁山的參考。在制定規則時,既要有嚴厲的懲處,也要有適當的寬容,如此方能服眾。這也是郎君讓廣惠大師平日去安撫民眾的目的!”
朱武微微頷首,接過話茬:“李道長所言極是。然行軍打仗,亦需謀略佈局。難民之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