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在去往靈澤湖的路上,張遠騎著電三輪,王建國和劉志剛坐在後面,儘管一路顛簸,但他們的熱情絲毫不減,興致勃勃地交談著。

張遠率先開口:“兩位大哥,咱這小崗子村啊,周邊生態環境保持得相當好,沒什麼工業汙染,到處是農田和鬱鬱蔥蔥的山林,空氣清新得很。這靈澤湖的水是山上的泉水匯聚而成,水質純淨清澈,能見度高,所以魚的活力都特別好,而且湖裡魚的種類繁多,像常見的鯽魚、鯉魚、草魚、鰱鱅,偶爾還能碰到野生的鱖魚呢。”

說話間電動三輪車騎過一個路坎,張遠光顧著說話,忘了減速,頓時三個人都蹲了一個屁墩,張遠還好,前面的座椅比較柔軟,有不錯的減震效果,後面的倆大老闆就慘了,一個個的呲牙咧嘴。

過了一會,到了比較平穩的路段,王建國才敢好奇地探身向前問:“那依你看,這魚一般都愛在哪些位置聚集呢?我們好心裡有個底,找個理想的釣點。”

張遠笑著回答:“湖邊有幾處長勢茂盛但又不太密集的水草區,那裡是小魚小蝦的藏身之所,自然也吸引著大魚前來覓食,是個不錯的選擇。還有湖中心有處深淺水交界的地方,有個小坎,形成了天然的魚道,魚群洄游時常常會經過,只是離岸較遠,過去不太方便。再有就是湖的西岸,有一片被水淹沒的樹樁區,環境複雜,容易掛底,但要是能找準位置下鉤,收穫肯定不會差,畢竟魚喜歡在障礙物多的地方棲息,覺得安全。”

劉志剛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嗯,聽起來各有優劣啊。湖中心的魚道魚雖多,但離岸遠,打窩和拋竿難度大,中魚後遛魚也得格外小心,不然魚受驚往深水區逃竄,就容易切線跑魚。那片樹樁區,正如你所說,掛底風險高,得用特製的單鉤或者防掛底的釣組,而且對拋竿的精準度要求極高,得把餌料精準地送到魚嘴邊,還不能碰到樹樁。”

王建國接著說:“水草區是不錯,但水草過於茂密的話,下鉤和提竿都會受影響,容易掛鉤。我看可以先在水草相對稀疏的地方試試,先觀察下魚口情況,不理想再調整。而且在水草區釣魚,餌料的味型得濃郁些,這樣才能穿透水草的味道,把魚吸引過來。”

聽著兩人的對話,張遠心中不由得想到:這兩個大哥一聽就有點子東西,不像李陽兄弟兩個,純純的新手蛋子,而且這兩大哥都快黑成黑煤球了,妥妥的稀有釣魚佬面板,一會一定拍個好角度的影片,多吸引一些釣魚佬。

不多時,靈澤湖就映入眼簾。王建國和劉志剛一下車,便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

王建國不禁感嘆:“這靈澤湖的景色簡直絕了!湖水波光粼粼,清澈見底,周邊的青山綠樹倒映其中,宛如一幅渾然天成的水墨畫。這環境,比我們想象中還要好,能在這裡釣魚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劉志剛也讚不絕口:“是啊,這空氣中都瀰漫著大自然的清新氣息,遠離城市的喧囂,真是來對地方了!”

三人開始沿著湖邊仔細挑選釣點。他們緩緩前行,張遠指著一處水草區說:“王大哥、劉大哥,你們看這兒如何?這水草疏密得當,離岸邊近,操作方便,從水面的動靜看,應該有魚活動。”

王建國蹲下身,仔細觀察了一番,說:“嗯,這裡還行,不過我看這水底似乎不太平坦,用太長的魚竿不太好掌握水深,而且水流有點急,得加重鉛墜,確保餌料能到底,不然容易被沖走。”

劉志剛也蹲下來,伸手探了探水溫,又觀察了周圍的地形,說:“這水溫挺合適的,這個季節魚應該就在這個水溫層活動。不過旁邊這個小缺口,水流出去的地方可能會有暗流,窩料投放位置得注意,不能被暗流沖走。我覺得可以在缺口上游一點打窩,讓窩料順著水流慢慢往下漂,把魚引過來。”

經過一番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