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當林天明沉浸於研究玉佩中所蘊含的遠古修真功法時,內心被好奇與期待所填滿。

然而,當他深入研讀之後,卻驚覺其中存在諸多與當下環境格格不入的地方。

這遠古修真功法名曰《太虛靈訣》,其修煉之法繁雜至極。

開篇便要求修煉者將天地靈氣引入體內,匯聚于丹田,進而形成靈氣旋渦。

在遠古時期,那天地靈氣濃郁到近乎實質的環境中,邁出這第一步或許並非難事。

可如今身處這靈氣稀薄的時代,想要達成這般境界,簡直猶如試圖攀登那遙不可及的天梯,困難程度超乎想象。

除非有足夠多的靈石佈置聚靈陣…

緊接著,《太虛靈訣》規定,在靈氣旋渦成形之後,修煉者需運用獨特的法門對其進行壓縮凝練,使之轉化為液態靈液。

此過程對於靈氣的操控能力要求之高,達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

稍有不慎,便可能致使靈氣潰散,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將瞬間化為泡影。

並且,由於當下靈氣極度稀缺,初期就要收集足夠的靈氣來完成這一環節,所需耗費的時間漫長到讓人望而卻步。

遙想當初這功法創立之時,所需的靈氣量如此龐大,足見那時的年代,靈氣是何等的充沛!

隨後,功法中闡述,在靈液凝聚成功後,需要以靈液開闢周身的經脈,拓寬靈脈通道,以使自身能夠容納更多的靈氣執行。

這一步驟不僅對修煉者的身體素質有著極高的要求,而且還需要大量的靈氣作為支撐。

在當下的環境中,靈氣供應匱乏,稍有不慎,在開闢經脈時就極有可能造成嚴重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相較而言,林天明自己所創修煉的功法《靈虛真經》則要適宜得多。

《靈虛真經》開篇著重於修煉者自身的氣息調整與心境修煉,透過冥想來感知周邊那微弱到幾乎難以察覺的靈氣,並將其緩緩引入體內。

這種溫和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在靈氣稀薄的狀況下因過度追求大量靈氣而導致的失控。

在靈氣引入體內之後,《靈虛真經》並非急切地將其匯聚于丹田形成旋渦,而是讓靈氣在經脈中緩慢流轉,在滋養身體的同時,逐步強化經脈。

待到經脈足夠堅韌,再逐步匯聚靈氣,形成穩定的靈力核心。

而且,《靈虛真經》在修煉的過程中,強調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修煉者需要在特定的自然環境裡,比如山川、森林等地,藉助自然之力來輔助修煉。

透過與自然元素的交流,提升對靈氣的吸收效率。

在功法的後續階段,《靈虛真經》注重靈力的精煉與運用技巧。

修煉者透過持續不斷的實戰和修煉,將靈力運用得更加精妙,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而不像《太虛靈訣》那樣過度依賴龐大的靈氣儲備和複雜的靈力轉化過程。

林天明深知,遠古功法雖然在曾經的環境中或許威力強大,但在如今的世界,必須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創新。

他決定以《靈虛真經》為基礎,借鑑《太虛靈訣》中的一些精華部分,融入自己的修煉之中。

他開始嘗試在冥想時,引入《太虛靈訣》中對靈氣感知的獨特法門,增強自己對微弱靈氣的捕捉能力。

同時,在靈力的執行和控制方面,參考《太虛靈訣》中的精細操控技巧,使自己的靈力運用更加精準。

然而,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起初,林天明在嘗試融合兩種功法時,遭遇了諸多困難。

他首先對《太虛靈訣》中對靈氣感知的獨特法門進行深入剖析,試圖找尋出其與《靈虛真經》的共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