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廠長辦公室,周副廠長、裝置處處長高冰、袁梁、唐漢平正圍坐一圈,討論著袁梁提交的食品廠專案方案,主要是基建、裝置,預算是兩百萬元,就看怎麼分配。

高冰、袁梁、唐漢平三人坐在靠西牆的三人沙發上,沙發前是一個大大的茶几,周副廠長坐在靠北的一個單人沙發上,吳廠長則拉過來一個活動圈椅坐在茶几的另一面。

吳廠長、周副廠長都手拿著袁梁的投資計劃,上面列滿了投資的各分項及額度。

吳廠長看著,皺起了眉頭。袁梁看看吳廠長,看看周副廠長。

終於,吳廠長說話了:“你這個基建的投資,比例太大了,這地面、牆面、隔斷,投資高了。”說著,在投資計劃上又劃了一道:“還有這裡,房間多、功能多,都按照這個方案的話,裝置的投資明顯偏少,不能顧此失彼啊。”

袁梁答道:“我的思路是,地面、牆面、隔斷、房間,包括員工更衣室、辦公室,這些都在一個大的空間裡,一旦建好,後續的基建改造將很難,這個標準要高。至於裝置的投資,我認為在保證產量的前提下,適度投資為好,為將來的擴大生產,或裝置更新留下空間。”

吳廠長說:“基建可以簡陋些,我們條件好了還是要換車間,現在改造的車間也不是長久之計,還是要換地方,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袁梁說:“這個計劃就是初步的達產後的投資,如果要擴大生產,如果上易拉罐流水線,這些裝置沒幾個能用上,只能是另起爐灶。”

吳廠長和袁梁的方案几乎是相反的,周副廠長看看二人,不說話。

高冰雖然是裝置處處長,但對食品機械一竅不通,也沒有參加過前期的工作。唐漢平都是跟著袁梁,袁梁說什麼就是什麼。幾個人幾乎是僵在了這裡,周副廠長說:“你們先回去,再好好考慮考慮。”

袁梁和唐漢平回到了辦公室。袁梁和吳廠長的方案,沒有對錯之分,只是站的位子不同理念不同而已。作為技術出身的袁梁,就想著一次投資到位,一次達產,一次成功。而吳廠長想的是以後的擴產,是裝置的保值增值,是充分挖掘裝置的潛能,而附屬功能、人員消耗上明顯少了些兼顧。

一會兒,周副廠長來到袁梁處,手裡拿著投資計劃,遞給袁梁。袁梁看時,不禁呆住了,這不是剛才的討論方案嗎,不是吳廠長反對的嗎?他怎麼給批了。袁梁疑惑地看著周副廠長。

周副廠長看看袁梁:“吳廠長在辦公室轉了好幾圈,抓過來就批了,他對我說,還是遵從你的意見吧,你還是從專案本身考慮的多。”袁梁喊道:“太好了。”周副廠長帶著欣賞的眼光看著袁梁:“你的方案也無懈可擊,吳廠長也不好反駁。你看,吳廠長沒有堅持自己的意見,抓過來就批了,這樣的情形可是很少見的。不過,批是批了,在具體操作中,你也要兼顧一些,自己再想想辦法吧,總要照顧一下廠長的意見。”袁梁答道:“沒問題,我會顧全大局的。”

廠裡的員工怕見廠長,不願見廠長,其實廠長也不是那麼可怕,袁梁心想。

車間裡,袁梁、唐漢平和建築班的鐵班長正看著圖紙,袁梁指著圖紙說著整改的地方。

鐵班長招呼著建築班的人去幹活了,袁梁站在車間門口看著,除了幾個預留的地方,車間已見雛形。車間辦公室、更衣室、質檢室、化驗室、配料室、原料庫等已經建好,生產區、半成品區、包裝區、成品區也已經區域劃定,搭建、隔斷完畢,車間的頂棚全是石膏板封頂,全是吊著的日光燈,車間的全部地面是白色的瓷磚鋪就,生產區域或瓷磚黏貼到頂,或根據要求也有一人多高,整個車間乾淨亮堂。

袁梁站在預留的生產裝置區域,再次把量著,生產裝置要進場了。除了幾個簡單的非主要裝置,其它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