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韻千秋》標點校對大功告成之際,婉清和她的團隊還沒來得及喘口氣,便又一頭扎進了參考文獻的“深海”之中。要知道,在這知識的浩瀚宇宙裡,參考文獻可是那照亮前路的啟明星,是作品得以立足的根本,但凡有一星半點的差池,這辛辛苦苦搭建起來的學術大廈便可能搖搖欲墜。

團隊緊急召開了一場“頭腦風暴”會議,婉清神色凝重地掃視一圈,開口說道:“各位,咱們都清楚參考文獻對於《墨韻千秋》意味著什麼,這是咱們作品的信譽背書,是向讀者、向學界交出的一份誠信答卷,必須做到萬無一失。”說罷,她看向文獻學專家李明輝博士,眼神中滿是信任與期待。

李博士扶了扶眼鏡,清了清嗓子,開啟了這場嚴謹甄別之旅的序幕:“我建議,咱們第一步先把書中所有引用資料的原始出處做一個全面清查,不管是那些藏在圖書館古籍庫裡的善本,還是最新發表的前沿學術論文,亦或是網路上繁雜的資訊、報刊雜誌裡的隻言片語,統統都要刨根問底。”

團隊成員們紛紛點頭,旋即按照分工忙碌開來。負責歷史資料板塊的資深研究員周宏遠老師,此刻正對著一摞摞古籍史籍發愁。書中涉及大量古代書畫流派傳承、文人雅集軼事等歷史記載,參考資料來源廣泛,從官修正史到民間野史,不一而足。其中,在考證一個古老書畫流派的起源時,引用了一本流傳不廣的古籍《墨林舊話》,可這書版本眾多,不同版本對於流派開創者的記載竟然相互矛盾。

周老師一頭扎進圖書館的古籍特藏室,一待就是好幾天,與那些散發著歷史氣息的書籍為伴。他仔細比對各個版本的紙張質地、印刷墨色、字型風格,從古籍版本學的專業角度初步篩選出幾個可能靠譜的版本。而後,又查閱同時期其他相關的文人筆記、地方縣誌等資料,進行交叉印證。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他發現一本由當時參與書畫流派活動的文人後人所編纂的筆記,其中明確提到了開創者的真實身份,與某一古籍版本相符。周老師這才長舒一口氣,確定了最為可靠的引用版本。

另一邊,負責現代學術資料核對的年輕學者陳雨,正對著電腦螢幕上密密麻麻的學術論文檢索頁面絞盡腦汁。書中在闡述現代繪畫創新理論時,引用了多篇國內外知名學者的論文觀點。可有些早期論文由於年代久遠,資料庫收錄不全,資訊殘缺不全。陳雨四處聯絡論文作者曾經就職的院校、研究機構,試圖從他們的內部資料庫裡找到原始版本。有一篇關鍵論文,作者早已旅居海外,且原就職院校經歷了多次機構改革,資料存檔混亂不堪。陳雨沒有放棄,透過國際學術交流網路,輾轉聯絡到作者如今所在的國外研究團隊,在對方的協助下,終於拿到了論文的完整掃描件,核實清楚了所有發表細節,包括那極易混淆的期刊特刊號與增刊號。

而負責網路資訊篩查的吳小悠助理,同樣面臨著艱鉅挑戰。如今網路世界資訊爆炸,書中部分對當代藝術展覽評論、新興藝術現象解讀的引用,源自網路部落格、論壇熱帖。吳小悠深知網路資訊魚龍混雜,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入不實資料。她運用自己精湛的資訊檢索技巧,首先從搜尋引擎的海量結果中,篩選出那些由業內資深評論家、權威藝術機構官方賬號釋出的資訊。但這還不夠,她進一步深挖博主、機構的背景資料,檢視他們過往的釋出內容是否專業、是否存在爭議。有一個藝術論壇上的熱門帖子,對某場先鋒藝術展給出了獨特見解,被書中引用。可吳小悠深入調查後發現,發帖人竟是一個剛入門的藝術愛好者,其觀點多有片面之處,且引用的資料存在錯誤。吳小悠果斷將這條引用標註出來,重新尋找更權威的資料替代。

在整理參考文獻格式時,團隊成員更是全神貫注,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們嚴格遵循國際通用的學術規範,對於中文文獻,按照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