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專家審讀火眼金睛 細微瑕疵一一甄別

《墨韻千秋》的再版籌備已然步入攻堅階段,書稿、插畫、VR 技術、宣傳方案等各項工作都已初見雛形,然而,團隊深知,越是接近成功,越需要慎之又慎,任何一點細微的瑕疵都可能影響這部心血之作的最終呈現。於是,一場嚴苛至極的專家審讀工作緊鑼密鼓地拉開帷幕,只為確保《墨韻千秋》以毫無破綻的完美姿態問世。

蘇誠親自出面,憑藉多年在文化領域積累的深厚人脈,廣邀各路權威專家。這些專家來自不同領域,涵蓋古籍研究、文學創作、藝術審美、數字技術等多個專業方向,每一位都在其所屬領域造詣頗深,堪稱行業翹楚。

率先登場的是古籍研究界的泰斗級人物——李宏博教授。李教授已過古稀之年,一生都沉浸在古籍的浩瀚海洋之中,對各類古籍版本、文字演變、歷史典故如數家珍。他接到邀請後,二話不說,放下手中正在研究的課題,戴上老花鏡,全身心投入到《墨韻千秋》的審讀工作中。

李教授手中的那支紅筆,彷彿是一把精準的手術刀,逐字逐句地剖析書稿。他從古籍原文的引用準確性入手,仔細比對每一處引文與原始版本的差異。當看到書中提及《論語》中的一段論述時,他眉頭微微皺起,迅速翻開自己珍藏多年的宋刻本《論語》,經過一番嚴謹比對,發現書稿中的一個字詞在古本中的釋義與現代通行解釋稍有偏差。他當即在書稿旁批註:“此處引用《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句,‘說’通‘悅’,書稿解釋無誤,但結合此處語境,宜引用古本中對‘說’字更深入一層的解讀,以體現古人治學之精妙心境,可參考宋刻本……”字裡行間,滿是對學術嚴謹性的執著追求。

不僅如此,李教授還憑藉深厚的歷史知識底蘊,對書中涉及的歷史事件、人物生平進行深度核查。書中描述了一場古代戰役,對於戰役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參戰方的兵力部署等細節,李教授都依據正史資料進行了反覆推敲。他發現書中關於一方主將的任職時間存在混淆,立即查閱多部史書,從《史記》《漢書》到地方縣誌,層層挖掘,最終確定了準確年份,並詳細寫下更正緣由,其嚴謹程度令人歎服。

在文學創作方面,國內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張悅然女士也加入了審讀行列。張悅然以其細膩的文字感知力和對文學作品深邃的鑑賞力聞名文壇。她拿到書稿後,先是沉浸在文字構建的世界中,感受整體文風的流暢度與連貫性。

很快,她便發現一些段落的行文節奏略顯拖沓,影響讀者閱讀體驗。比如在描述古代文人雅集的場景時,作者為了詳盡展現當時的氛圍,堆砌了大量的形容詞和修飾語,使得句子冗長複雜。張悅然在旁邊批註道:“文學作品當如行雲流水,此處描述可適當刪減冗餘詞彙,以簡潔明快之筆勾勒出雅集的神韻,如‘清風徐來,文人墨客齊聚亭臺,或揮毫潑墨,或吟詩弄賦,墨香與茶香交織,好不愜意’,如此既能保留意境,又使讀者閱讀時如沐春風。”

同時,她還關注到文字的情感表達與文化內涵傳遞。書中在講述一個古老傳說時,情感渲染稍顯不足,未能充分觸動讀者內心深處對傳統文化的共鳴。張悅然建議:“傳說承載著民族的記憶與情感,此處可融入更多對古人精神世界的探尋,比如講述主人公在所處困境中的堅守與對美好未來的祈願,讓讀者能跨越時空,與古人同呼吸共命運,增強作品感染力。”

插畫部分的審讀則交給了國內頂尖藝術院校的資深教授、著名畫家王逸飛先生。王教授長期從事藝術教育與創作,對繪畫風格、色彩搭配、構圖美學有著極高的造詣。

他審視著一幅幅插畫,眼中閃爍著專業而挑剔的光芒。在看到一幅描繪古代宮廷宴會的插畫時,王教授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