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科技革新佳音傳來 新式印刷曙光初現(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墨韻千秋》的傳承之路上,阿誠作為年輕一代的門生,一直肩負著沉重的使命感。他每日穿梭於古籍收藏室與工作室之間,看著那一本本承載著華夏千年墨韻的珍貴典籍,心中滿是敬畏,卻也有著難以言說的憂慮。
傳統的印刷方式,猶如一道頑固的枷鎖,死死地限制著《墨韻千秋》的傳播與發展。為了最大程度地還原古籍的韻味,每一頁的印製都如同一場精細的考古發掘。從挑選與古籍紙質相近的特殊紙張,到反覆除錯油墨的色澤與濃稠度,無一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而且,傳統印刷機年久失修,故障頻發,每次維修不僅要等待漫長的時間,還得花費高額的費用從遙遠的地方訂購特製零件。這就導致新書的印刷進度緩慢得如同蝸牛爬行,倉庫裡堆滿了待印的書稿,像是一座座沉默的小山,積壓著大家的希望。
阿誠還記得,上個月有一場大型的古籍文化展覽,本計劃在展覽上推出《墨韻千秋》的最新精裝版,向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愛好者展示古籍整理的最新成果。可臨近展覽開幕,書籍卻還在印刷廠裡艱難“難產”。負責市場推廣的曉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停地給印刷廠打電話催促,得到的卻總是令人沮喪的回覆。最終,展覽上只能擺放幾本陳舊的樣書,觀眾們滿懷期待而來,卻掃興而歸。社交媒體上也出現了一些負面的評論,指責《墨韻千秋》團隊效率低下,讓大家錯失了一次深入瞭解古籍文化的良機。那一刻,阿誠覺得心裡像被重重地捶了一拳,滿心的自責與無奈。
團隊裡的氣氛也因此變得愈發凝重。每天早晨,大家走進工作室,不再有往日的歡聲笑語,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嘆息聲。技術骨幹大明,為了維持印刷機的“勉強運轉”,常常徹夜未眠,雙眼佈滿血絲,可即便如此,還是無法改變現狀。他時常無奈地對阿誠說:“這樣下去不行啊,咱們的心血都要被這老舊的機器給拖垮了。”
一個週末,阿誠身心俱疲,本想在家好好休息,調整一下低落的情緒。但一想到《墨韻千秋》的困境,他又坐不住了,決定前往市圖書館參加一場古籍保護研討會,希望能從中找到一絲靈感,為團隊帶來轉機。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各抒己見,討論熱烈。阿誠坐在角落裡,認真地做著筆記,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有用的資訊。突然,一位資深學者提到,某科研所在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後,正在攻堅一項新式印刷技術,專門針對古籍的復刻與廣泛傳播而設計,據說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有望徹底改變古籍印刷領域的現狀。
阿誠聽到這個訊息,心臟猛地跳動了一下,手中的筆差點滑落。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著那位學者,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研討會一結束,他顧不上和其他參會人員寒暄,立刻撥通了工作室同門師兄阿明的電話,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阿明,有救了!我在研討會上聽說了一項新式印刷技術,這可能是咱們《墨韻千秋》走出困境的關鍵,咱們得趕緊去看看。”阿明在電話那頭雖然有些詫異,但他深知阿誠對古籍事業的執著,二話不說就應下了。
經過多方輾轉,阿誠和阿明終於獲得了進入科研所參觀新式印刷樣機的珍貴機會。當他們踏入那扇神秘的大門時,整潔明亮的實驗室映入眼簾。一臺高大嶄新、造型科幻的印刷機矗立在實驗室中央,周圍的科研人員身著白大褂,正全神貫注地除錯著儀器,儀器上閃爍的指示燈彷彿是指引他們走出困境的希望之光。
科研所的負責人李教授熱情地迎接了他們。李教授眼中透著對自己科研成果的自豪與期待,他引領著阿誠和阿明來到樣機前,詳細地介紹道:“這款新式印刷機凝聚了我們科研團隊多年的心血,它採用了全新的噴墨系統,墨滴精細至奈米級別,配合智慧影象識別與色彩校準技術,能夠精準地還原古籍最細微的部分。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