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灑滿京城,乾清宮中卻顯得格外忙碌。崇禎站在地圖前,目光專注地看著全國糧食流通的資料彙報。最近幾個月,高產作物的推廣逐步展開,試點糧市運轉有序,地方糧價趨於穩定,國庫收入也開始穩步增長。

“陛下,試點推廣後的初步資料已整理完成。”陳子敬恭敬呈上一份卷宗,“以山西為例,糧價從去年的兩倍恢復至正常水平,地方百姓日常支出減少三成。加上交易市場的賦稅,地方府庫收入已有顯著提升。”

崇禎接過卷宗,快速翻閱,眼中閃過一抹欣慰:“百姓得利,地方受益,這才是改革的真正目的。”

“此外,”陳子敬繼續說道,“山西和湖广部分地方官員已主動效仿試點模式,請求朝廷支援建立糧食交易市場。他們希望能透過這一模式解決當地糧食滯銷的問題。”

“主動效仿?”崇禎微微一笑,語氣中帶著些許滿意,“說明他們已經看清楚,誰才是真正的依靠。”

儘管改革初見成效,但朝堂上的阻力依然存在。當天的早朝上,一些保守派官員提出質疑。

“陛下,高產作物推廣雖有助於緩解糧食問題,但是否會導致農民過於依賴單一作物?若遇天災,恐怕難以應對。”錢謙益出列說道,語氣中帶著隱隱的不滿。

“錢愛卿的擔憂不無道理,但朕是否記得,你們此前更擔心改革會失敗?”崇禎淡淡一笑,目光中卻帶著幾分鋒利,“改革本就沒有絕對的安全,但不改革,才是滅亡的根源。”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高產作物的種植方式朕已明確要求進行輪作,確保土地肥力與糧種多樣化。至於天災之事,朕也已命農政司研究抗災種子的儲備計劃。愛卿若有其他建議,不妨直言。”

錢謙益張了張嘴,卻無法繼續反駁,只能退下。

隨著改革的推進,崇禎的“神農皇帝”名號越發響亮。民間關於他的傳言遍佈鄉里巷間,甚至有些地方百姓自發為他立起小廟,祈求“神農庇佑”。

“陛下,如今您的聲望在民間已超乎尋常。”王安彙報時帶著幾分不解,“但是否需要適當引導,以免百姓將政策改革當成神蹟?”

崇禎輕輕擺手,語氣平靜:“百姓的信仰朕不會干涉,但朕更希望,他們信的不是朕,而是他們自己的力量。只有當他們學會用改革的方法改變生活時,才是真正的成效。”

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官員的積極響應讓崇禎看到了改革深入的希望。在湖廣的一封奏摺中,一位年輕知府提出了以試點模式為基礎,結合當地水稻種植特點進行推廣的計劃。

“此人是誰?”崇禎問道。

“回陛下,是湖廣長沙府知府趙涵。”陳子敬答道,“此人年紀雖輕,但辦事頗為用心,在當地百姓中口碑不錯。”

崇禎點頭:“傳朕旨意,讚賞趙涵的主動作為,同時命農政司派遣技術人員協助。朕要讓這些地方官明白,主動改革才是未來的道路。”

然而,朝堂中的暗流依舊不容忽視。東林黨私下串聯部分士紳,試圖透過操控糧食價格對改革施壓。玄衛接連截獲幾封密信,內容涉及操縱市場、暗中囤積糧食等惡行。

“這些人仍然不死心。”崇禎看著密信,冷笑道,“王安,命人繼續收集證據,必要時直接處置。朕倒要看看,他們還能折騰多久。”

“屬下明白。”王安領命。

---

夜深時分,崇禎獨自站在乾清宮的窗前,俯瞰著整個京城的燈火。他知道,改革的初步成效只是一個開始,真正的挑戰還遠未結束。

“士紳的利益如同盤根錯節的毒瘤,要徹底剷除,必然要更大的決心。”他低聲自語,“但只要百姓看到希望,改革就有生機。”

試點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