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拉攏與分化(第1/2頁)
章節報錯
夜色籠罩,崇禎獨自凝視著玄天策的光幕,面前展現著複雜的關係網路。東林黨內部的分歧已經顯現,溫和派和頑固派的矛盾正逐步加深,這是分化東林黨的最佳時機。
“東林黨中並非所有人都鐵板一塊,”崇禎自語,“只要利用好他們的利益訴求,就能撬開這個看似堅固的堡壘。”
在一處幽靜的府邸中,燈光隱隱透過窗欞。王安一身便裝,低調地步入庭院,徑直來到正廳。廳內,一名中年官員已經等候多時,正是東林黨溫和派的代表人物——禮部右侍郎徐天啟。
“王大人深夜造訪,不知有何要事?”徐天啟微微拱手,表情雖恭敬,卻帶著一絲探究。他雖為東林黨一員,但性格中庸,極力避免站在風口浪尖,此刻卻因秘密會面而隱隱不安。
王安淡然一笑,將一封密信雙手遞上:“徐大人,這是陛下的一封親筆信。陛下對您心懷厚望,特命在下親自轉交。”
徐天啟聽聞“親筆信”三字,瞳孔微縮,面上卻強作鎮定。他接過信件,緩緩展開,燈火映照下,信中的內容躍然紙上:
“地方自治與政策傾斜”:若支援改革試點,朝廷將賦予試點地區更多財政自主權,保留地方士紳部分特權。
“不追究舊賬”:過往東林黨與士紳的部分行為既往不咎,朝廷更願將改革視為攜手共進的契機。
“試點成功後的優待”:試點若見成效,將優先提拔試點地區官員入朝,進入權力核心。
信末,崇禎以“國事為重”四字作結,語氣中既顯露誠意,也不乏威懾。
徐天啟的猶豫
徐天啟看完信後,目光復雜,手指輕敲信紙,眉頭微皺。他猶豫片刻,抬頭看向王安:“王大人,陛下此信雖字字懇切,但試點一事對地方士紳的影響極大。試點成功,或許是百姓之福,但若失敗,地方動盪誰來擔責?”
王安看著徐天啟,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徐大人,陛下已表明心跡,改革絕非一時之舉,更非試探。試點的設立是為了穩中求變,而非激化矛盾。只要您願配合,朝廷自然會給您足夠的支援。”
他話鋒一轉,語氣變得低沉:“至於失敗的可能性,徐大人何須憂心?陛下已另有安排,試點的成功是大局所在,絕不會輕易失控。”
徐天啟默然無語,手中的信箋微微顫動。他知道,崇禎這封信的內容精準擊中了溫和派的軟肋——既保留了士紳的部分利益,又承諾了未來的優待。這種以利相誘、以勢相逼的方式,令他難以抗拒。
沉默片刻後,徐天啟語氣低緩地說道:“王大人,此事非小,可否給我些時日,讓我仔細斟酌?”
王安淡然一笑,卻話語鋒銳:“徐大人,時日可有,但不是無限。東林黨內部意見不一,您該清楚頑固派的行事手段。他們若繼續執迷不悟,陛下不會袖手旁觀。到時,您是否還願意與他們同進退?”
此言如警鐘敲響,徐天啟心頭一震。他明白,王安這是在提醒他,東林黨內部的頑固派已經成為崇禎的目標。若溫和派繼續站在對立面,恐怕最終只能被一同清算。
他長嘆一聲,語氣中多了一絲妥協:“王大人,陛下的苦心,徐某自會用心體會。我雖無法一言而決,但會盡力說服同僚,支援試點改革。”
王安滿意地點頭:“徐大人能為大局考慮,陛下必不會虧待。”
徐天啟獨自坐在書房中,久不成眠。他的目光落在信紙上,那些字句彷彿帶著不容抗拒的力量。對改革的支援,意味著脫離頑固派的立場,也意味著一次高風險的抉擇。
“若我支援試點,士紳雖有不滿,但能保住部分利益;若我站在頑固派一邊,恐怕只有死路一條。”徐天啟低聲自語,內心漸漸偏向了支援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