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殺叛徒

“應該是三萬有餘。”潘翥回答道。

“那陸伯言呢?”

“大都督手中應有六萬之兵。”

“那加起來豈不是九萬了?”李衡笑道。

“大約是。”

“若聽聞我來了江陵,陸伯言再回武昌召集一萬,十萬大軍,恰好,我也有十萬大軍,此局看來誰也不虧,就等著一決勝負,你說說,我與陸伯言,孰勝孰負?”

潘翥連忙說道:“大將軍英明神武,自然是大將軍勝!”

李衡突然話鋒一轉:“那你父親當年,為何認為關將軍一定會敗呢?”

這一問,當場把潘翥嚇得頭皮發麻。

翻舊賬是潘翥最怕的。

潘濬當年和糜芳一起開城投降。

其實在三國,投降他國,也是比較常見的一件事。

戰況複雜、政治鬥爭也複雜,站在個人的角度,當後路被逼死,另擇良主,是人的本能,這無可厚非。

但潘濬不同,潘濬和糜芳一樣,都深受劉備器重。

唯一的不痛快,就是和關羽有矛盾。

有矛盾歸有矛盾,有矛盾就叛國,這就說不過去了。

這個矛盾還沒有到把糜芳和潘濬逼到死路的那一步,遠遠沒有。

看看東線的王凌,當時在對待看不起他的曹休的時候是什麼態度?

王凌得知曹休被吳軍所困,二話不說,立刻啟程去救。

救完之後,曹休還當面羞辱王凌。

王凌不理會曹休,拍屁股走人。

為什麼?

因為曹操對王凌有大恩!

而劉備對潘濬的器重,絲毫不亞於曹魏對王凌的器重。

一般來說,投降的標準流程是先痛罵對方老大,對方老大感覺此人怪桀驁不馴的,我喜歡,別殺了,留著吧。

可是潘濬看到孫權,沒罵就算了,當場跪下來哭了。

當然,再退一千步,明哲保身投降過去,在這個時代,也不會被天下人不齒。

畢竟三國屬於華夏內戰,也沒有誰說誰就一定代表正義的一方。

政治口號,聽聽就好。

可投降過去後,潘濬依然給自己插一個醒目的道德標籤。

狗看了都……哦不,糜芳看了都搖頭。

意思就是:不要臉的事我要幹,光偉正的臉,我也要!

“大將軍,當年家父也是萬不得已呀!”潘翥突然大哭起來,跪在李衡面前,“大將軍,家父這些年日日夜夜都在懺悔,在下這些年也無不思念大漢!今日大將軍兵威將領,在下喜極而泣,終於能回到朝廷,大將軍明鑑!”

“我問你為何當年伱的父親,就覺得關將軍一定會敗,你還沒有回答我?”

“家父沒覺得關將軍會敗。”

“那為何開城投降?”

“是糜芳開的城。”

李衡轉頭看了一眼面色鐵青的關統,問道:“他的意思是,他父親是被糜芳脅迫,被迫投降,這些年在孫權那裡忙前忙後,為孫權鞠躬盡瘁,都是糜芳拿著刀子脅迫的,你信嗎?”

關統道:“大將軍何須與他多言,殺了便是。”

“大將軍饒命,當時是我父親決定的,與我無關,若因上一代人的恩怨,而殺我,豈不是有損了大將軍的英名?”

李衡道:“你是說,那些都是你父親所為,與你無關,是嗎?”

“是的。”

李衡又道:“那這些年,你為何又享受了你父親帶來的財富和榮耀呢?”

“這……”

“算賬的時候,你父親該承擔的責任,與你無關,到享受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