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蕭領著人直接來到了縣衙門前。只見那縣衙大門敞開,門口站著幾個身著官服、手持水火棍的衙役。當他們看到林蕭時,臉上立刻露出恭敬之色,趕忙迎上前來問候道:、。

“林公子好!不知今日您大駕光臨所為何事呀?”

說話間,他們的目光不自覺地落在了林蕭身後那輛馬車上,只見馬車周圍綁著十多個人,每一個臉上都有傷。

衙役們心裡自然清楚,以林蕭的身份和地位,不會無緣無故地帶這麼些人來縣衙,但礙於自身職責所在,其中一名領頭的衙役還是小心翼翼地開口問道。

“林公子,您身後這馬車上綁著的這些人……不知是犯了什麼事?”

林蕭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回答道。

“各位不必緊張,這些人乃是從流民之中揪出的一些為非作歹之徒!”

接著,他便將這十三個人在南山村犯下的惡行一五一十地講述給了眾衙役聽。

待林蕭講完後,那群衙役頓時義憤填膺起來,一個個咬牙切齒地罵道。

“這群惡賊實在太可惡了!竟然做出如此忘恩負義之事!”

“林公子放心,這幾個人就交由我們處置吧!定叫他們受到應有的懲處!”

另一名衙役也附和著說道。

然而此時,林蕭卻擺了擺手,沉聲道。

“此事雖小,但我覺得還是應當先向縣令大人稟報一聲為妥。”

聽到這話,衙役們紛紛點頭稱是。

對於林蕭而言,倘若那些衙役果真在暗地裡對那幾個人予以特殊“關照”,誠然能令他心生快意、通體舒暢。然而與此同時,如此行事亦會給自己留下可供他人拿捏的把柄,這絕非林蕭所期望見到的局面。

況且,身為一名深受現代文明洗禮的青年人,法治的理念早已深深植根於他的腦海之中。在他看來,若能借助法律的力量去懲治那些作惡多端之人,方為最為理想且圓滿的結局。畢竟,法律乃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堅固基石,儘管現在是古代社會,法律並沒有像後世那種地位。

“既然如此的話,這些人就先關押在縣衙的大牢之中吧!縣令大人的話,如今正在城外的流民窩棚那邊!”

一個衙役說道。

“行!那這些人就交給各位了!我就先去找縣令大人了!”

林蕭跟他們告辭後,便讓其他的林家家僕全部回了林宅,至於他則是與狗蛋一起前往了城外的流民窩棚處。、

此時此刻,黎承乾正站在一口大鍋前,手中拿著大勺,親自為那些流離失所的人們盛著飯菜。然而,眼前這些剩下的流民大多都是些年老體弱、身患疾病或者身體殘疾之人。

就在這時,林蕭匆匆趕來。只見他走到黎承乾身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禮,開口叫道。

“兄長!”

黎承乾聽到聲音,抬起頭來,只看了林蕭一眼,便立刻察覺到了對方眼神中的異樣。那股冷意彷彿能夠穿透人心,讓人不禁心生寒意。於是,他關切地問道。

“賢弟啊,我瞧你這眼神之中帶著冷意,不知是誰招惹到了你呀?”

林蕭聽聞此言,心中不由得一驚。沒想到自己的情緒竟然這麼容易就被兄長看穿了,但他還是連忙恭敬地回答道。

“兄長真是慧眼如炬啊!小弟確實遇到了一些煩心事。”

接著,他便將那十三個惡人的所作所為詳細地講述給了黎承乾聽。

黎承乾一邊聽著,一邊皺起了眉頭。待林蕭講完之後,他憤憤不平地說道。

“居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實在是太過分了!”

稍作停頓,他又繼續說道。

“既然人已經被你送到了縣衙,那麼等為兄回去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