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榮國府收支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至於外面的人情往來,若是恰逢某些特殊時刻,榮國府少不得要掏出大幾千兩銀子來應對。然而就在這最近的兩個月間,卻只有寥寥幾位來自宮中的太監前來造訪,皆以恭賀郡主之喜為由頭,不僅索要了八九百兩銀子,更是強行帶走了榮國府內一尊價值不菲的玉佛。
這個不大對,哪有向他人道賀反倒索取錢財與財物的道理呢?
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賈母對此留了個心眼兒,特意將此事暗暗記下,打算之後找王熙鳳好好詢問一番其中緣由,所以此處倒也先不必先說,單說府裡主子和奴才們家裡親戚的紅白喜事也就罷了。
榮國府向來注重顏面,無論來人是姨娘的親屬,亦或是較為得力的管事、頗受器重的丫鬟等人家中有了事,甚至是關係疏遠些的親戚上門打秋風,都需按照彼此關係的親疏遠近給予相應數目的銀兩。
細細盤算下來,每月用於此方面的支出竟高達二三百兩之多,幾乎快要趕上主子們一個月的月例銀子了。
至於其他方面的開銷,諸如衣物、傢俱等物品的購置,主子和小廝們看病抓藥、使用胭脂水粉所需的費用,以及各類器具的維修等等,都與方才所詳述的情況相同,皆屬於榮國府平日裡常見的支出花費,自然無需賈寶玉逐一念出。
寶玉讀來花銷比較大,賈母覺得後續得插手管理的幾項,首先便是賈政所豢養的那一群馬屁精清客,還有賈政近兩個月外出齋戒以及社交應酬等活動產生的費用,其次,賈赦在外頭花天酒地、縱情聲色不說,竟然還不知收斂地又買回一房小妾。
最後則是一個略微有些熟悉但是沒什麼印象的鐵檻寺和水月庵一下子要了榮國府五百兩銀子;
五百兩啊,天老爺,一個月五百兩一年就是六千兩,這簡直比要了賈母的老命還要難受,而賈赦和賈政的花銷這個月加起來也有一千多兩了,一整個不當家不知道茶米油鹽貴。
賈母看著這幾個人的開銷狀況,心中著實疼惜不已。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她決定暫時先下令限制賈赦和賈政從公中的支出。
按照賈母的想法,今後將不再任由他們隨意支取銀錢,而是依據他們各自的年俸來給予相應的錢款,考慮到賈赦的官位相對較高一些,賈母便給他定下了每月二百四十兩銀子的支出限額。至於賈政這邊每月則限定為一百六十兩銀子。
而對於賈璉這個透過捐錢才得來五品同知官職的人來說,每月只需給他四十兩銀子也就罷了。
至於家中的女眷們,比如邢夫人和王夫人等人,賈母則規定她們所能支取的款項為賈赦和賈政的一半。像賈寶玉這樣尚未獲得官身的子弟,每月則是十兩銀子。而迎春等其他小姐們,賈母仔細思量後,最終定下來每人每月二十兩銀子的開支。
這筆開支與月錢不同,月錢相當於賈母等人的零花錢,而這筆開支則包含了賈赦等人外出喝酒玩樂、賈政等人購買名家墨寶,或者是換套茶杯茶具之類的花銷。
如此一來,一家人整體的生活水平可能並沒有明顯下降太多,但個人用於娛樂方面的費用肯定會大幅減少。
賈母心裡也明白,這項新規定剛開始推行的時候,想必會引起許多人的不滿與抱怨。甚至有些人可能還會絞盡腦汁去想些旁門左道、陽奉陰違的法子來應對。
想到這裡,賈母不禁眉頭微皺,沉思片刻後,她又想出了一個更為周全妥當的取錢方式:那就是讓每個人都必須寫下條子,說明支取銀錢的時日,銀錢的多少和用錢的用途,然後按照一定的流程進行審批和支取。這樣一來,既能有效控制開支,又能避免之前有人偽造牌子支取銀錢的情況。
往後家中但凡出現單次超過二十兩銀子的支出專案,都必須要求相關人員書寫條子以作記錄和審批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