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對視一眼,賈珍率先點了點頭:

“老祖宗說的對,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國法確實是咱們家這些人都該學的。另外外語,如今咱們這有了不少各國各地的人,說的也都是不同語言,所以外語設定為選課,若是他們有感興趣的就去學,倒也是個法子。”

剩下的兩個人聽聞此言後,也跟著贊同。賈母見狀,心中懸著的那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她長長地舒出一口氣說道:

“外語這事啊,我還是透過黛玉才知道的。

前陣子,護送黛玉來到我們賈府的那位江梧,對那個倒是學得津津有味,我一時好奇就向他詢問了一番。如今咱們家裡,外國弄來的新鮮玩意也不少,我還聽說外面如今傳教士也很多。

他們一個個跑到咱們這裡來,有的甚至還當上了官、掌起了權,到處宣揚和傳播他們自己國家的文化,這怎麼能行呢?照這樣下去,再過個幾年,真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

也許哪一天,皇上突然下旨要派遣一批人才去外國交流學習;又或者,從外國移民到咱們這兒的人會變得越來越多。所以咱們家得趁早把這些東西學好,將來說不定也有用武之地。另外就算最終派不上用場,也算是一技之長。”

接著賈母輕捋著手中的念珠,目光緩緩掃過在座諸人,緩聲說道:

“說起這商業與農業之事,爾等或許認為此等營生低賤不堪,但諸位且看咱家旁系,已有諸多門戶沒落,甚至連一日三餐都難以維繫,只能眼巴巴地盼望著宗族給予些許微薄的接濟度日。

誠然,讀書科舉乃是正途,然其中亦不乏那些缺少天賦之人。若一味埋頭苦讀,終其一生在學業之上徒勞無功、虛擲光陰,倒不如另闢蹊徑,鑽研些其他技藝。

況且,選課所涉領域又豈會止限於商業及農業?即便是研習醫術之道,亦是不錯的選擇。總而言之,只為能給咱家這些後生晚輩們謀得一條良好的出路罷了。”

待賈母這番話語落畢,眾人方才恍然大悟,深知她老人家的一片苦心。一時間,廳內陷入短暫的沉默,隨後大家相互對望一眼,紛紛點頭稱是。此時,賈珍忽然開口道:

“依侄兒之見,不若每隔一段時日便詢問一下這些孩子們究竟想要學習何種技能。待到時機成熟,倘若具備相應條件,便可另行延請名師前來教授。如此一來,比起事先框定範圍,再讓孩子們從中擇取,顯然要更為妥當許多。”

眾人聽聞賈珍之言,不禁齊聲稱讚這個主意甚妙。

賈母聽後,自是欣然應許。她微微眯起雙眸,心中暗自盤算賈府這族學日後每月所需的花費恐怕要直奔一百多兩銀子而去了。

然而,再窮不能窮教育,雖然這筆開銷著實不小,但以如今榮國府的財力而言還是能夠承擔得起的,既然如此,那便索性將這錢用在刀刃上也好。

至於寧國府那邊嘛,就算不把錢花在族學之上,估計也會被賈珍胡亂揮霍到其他地方去。與其如此,倒不如集中資源好好辦好這邊的族學。

此時,賈母與另外三人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又仔細地確認了一下科舉考試的具體流程。

這科舉考試共分為三個階段,依次分別為童生試、秋闈以及春闈。而這童生試,則還細分為三個小階段,只有全部成功透過,方能獲得秀才之名號。

通常情況下,每年的二月份都會如期舉行童生試。待眾子弟順利透過童生試之後,他們既可以前往各地的書院繼續深造學業,當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大家亦可以自行聘請那些德高望重的大儒來親自教導自己。

報考童生試對於年齡方面並沒有嚴格的限制,三五歲的小兒可,五六十的老人也可,至於童生試的內容,第一關卡縣試,其涵蓋了四書文以及五言六韻試帖詩等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