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江梧的志向(第1/2頁)
章節報錯
隨後,兩人又開始漫無邊際地閒聊起現代的一些事情,見氣氛漸漸地變得融洽起來,賈母又問江梧對於未來有著怎樣的規劃和打算。
江梧微微一怔,略作思索後,緩緩抬起頭,用那雙明亮而堅毅的眼睛直視著賈母,鄭重其事地回答道:
“若想要真正在這片土地上站穩腳跟,並有所建樹成就一番大事業,依我之見,踏入仕途、步入官場乃是必經之路。
因此,我的初步計劃是準備在兩年或是五年之後去參加會試。
不過在此之前的這段時間裡,我也給自己安排好了其他事情。一方面,我打算嘗試著做點小生意以積攢初始的資金;另一方面,我準備刻苦鑽研外語知識。
如果日後有幸透過科舉考試得以進入鴻臚寺任職,那我就向上面申請前往異國他鄉出使交流。
若是不能獲得功名,那我便棄文從商,我準備去異國他鄉,深入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比如火車、槍支、蒸汽機之類的東西。”
江梧說的倒是有道理,但是,
“要是依據我們那時候的歷史的話,其實一開始外國人研究的火槍彈藥現在還不如咱們這邊。
咱們這火藥的起源,和煉丹師有關,在唐宋時期,就有了火箭、火炮、火銃之類的東西。
後來咱們的火藥流傳到了世界各地,被他們改良利用,他們那時候戰爭多,側面上也推動了各式武器的誕生。
不過後來咱們到了明清時候,一是戰爭不多,沒必要研製那麼多武器,
二是製作武器的權利只在官府和朝廷,不允許民間私自制造,
三是到了雍正年間閉關鎖國,後又到了乾隆年間,乾隆帝平定大小金川之後,認為自己達成十全武功,四海將無戰事,又為了防止火炮流入人間,所以下令銷燬了所有火器。”
賈母解釋道,江梧聞言沉思片刻,問出了一個關鍵問題:
“可是原著之中時代年代並無考究,我本來就對這歷史知識所知有限,對於明清時期的外國國情更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說這《紅樓夢》所處的架空世界中的外國情況了。
我在此處生活兩年,發現當下所處的朝代雖同樣被稱為清朝,但與我們所熟知的那個清朝卻有所不同。
這裡漢人並未保留著長長的辮子,人們的穿衣風格也呈現出多個朝代相互交融的景象。
此外,還有許多諸如自鳴鐘、玻璃以及汪洽煙等物品,這些又都是清朝時期較為罕見的玩意兒。”
賈母聞言倒是贊同,近些日子裡,她也著實花費了一番功夫去鑽研琢磨她現在所處的朝代以及國外發展的情況。
結果發現,目前國外尚未出現電燈、火車、蒸汽機、紡織機以及腳踏車之類的事物。
因此,如果一定要讓賈母給出一個具體的時間段來描述此處所處的時代的話······,
此處所處的時代,大約外國正處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而且第一次工業革命想必也很快就要來臨了。
而說到清朝國內百姓們的日常生活方面,則處於乾隆皇帝和嘉靖皇帝在位期間那樣的情形;然而從政治局勢來看,卻與剛剛建立才短短數十年的清朝初期頗為相似。
除此之外,此處時代的歷史,也與現代的歷史並無不同。
只是如今朝廷對於槍支炮火的管制亦是十分嚴格,一是不允許民間私下製造,二是朝廷自己製作的也是一般。
所以······,
“所以如今遠洋的話,去也可以,不去也無妨,去的話,一是可以弄幾把他們精良的槍過來,二是玻璃製造的工藝,三是各種各樣的種子。”
江梧點頭說賈母言之有理,賈母跟著又說:
“我當初可沒有像你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