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在當宰相的時候,曾經建議唐玄宗殺掉安祿山。當時安祿山還是張守矽大將手下的一個小頭目,因為打了敗仗,張守矽準備將他押送京城,交朝廷處置。張九齡得知此事後,向唐玄宗進諫:“祿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請因罪戮之,冀絕後患。”意思是說安祿山這人有著吃人的野心,而且面帶反骨,應該直接殺了,以免留下後患。但唐玄宗卻認為做人要大氣一些,不能斤斤計較,於是就赦免了安祿山,並讓他回到張守矽那裡繼續效力。

這件事對安祿山來說是個重大的教訓,他意識到自己之所以能活下來,不完全是因為唐玄宗的寬容和大度,還有皇上身邊人的作用。因此,他悟出了一個道理:想要向上爬,就得學會送禮。所以,他繼續給唐玄宗身邊的人送錢,而且加大了力度,以此來獲得他們的好感。而這些人收了安祿山的好處之後,自然會在唐玄宗面前替他說好話。就這樣,唐玄宗逐漸相信了安祿山,覺得他是個忠誠可靠之人。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種行為其實是一種潛意識的影響。人們往往會受到周圍環境和他人意見的影響,從而改變自己的看法和態度。而那些收受安祿山賄賂的人,正是透過不斷地向唐玄宗傳遞正面資訊,引導他產生錯誤的認知。這也說明了潛意識對於人類思維和行為的重要性,它可以在不知不覺間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動。

大唐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這一天,天空依舊一片陰暗,初冬的陰冷讓人們感到一陣陣寒意。然而,一場即將改變歷史走向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之中。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正站在他的營帳前,目光堅定地望著遠方。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決然和野心,彷彿要將整個世界都踩在腳下。

“將士們,奸臣楊國忠屢次害我,我都忍了,如今他卻軟禁了皇上。今天我接到皇上密旨,聖上讓我起兵清君側。我們起兵不是反叛朝廷,而是為了大唐江山!“安祿山義正詞嚴地釋出戰令。

隨著一聲令下,安祿山麾下的十五萬名士兵開始行動起來。這些士兵來自不同的民族,有漢人,還有同羅、奚、契丹、室韋等少數民族,他們共同組成了這支龐大的軍隊。這些士兵們身著甲冑,手持兵器,士氣高昂,如同一股洶湧澎湃的洪流,向著前方湧動而去,直至東都洛陽。

安祿山乘坐著一輛華麗的鐵輿,他的屬下們則騎著高頭大馬,或步行跟隨其後。他們的隊伍綿延數十里,煙塵滾滾,馬蹄聲響徹雲霄,鼓譟之聲震動大地。每一個士兵都充滿了戰鬥的熱情和對勝利的渴望。

“活捉妖孽楊國忠,再展我大唐雄風!”這是他們共同之心聲。

此時,天下太平已久,百姓們已經習慣了安居樂業的生活。他們不知道什麼叫戰爭,更不知道如何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當他們聽到安祿山起兵的訊息時,紛紛感到震驚和恐慌。

河北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安祿山管轄的範圍,這裡的人民對他心懷敬畏。如今,面對安祿山的叛亂,他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有的地方官員選擇開門投降,迎接叛軍的到來;有的則棄城而逃,希望能躲過一劫;還有些人奮起反抗,但最終還是被叛軍無情地斬殺。

隨著時間的推移,安祿山的叛軍逐漸壯大。他們迅速佔領了河北的大部分地區,並繼續向南推進。與此同時,身在華清宮的唐玄宗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即刻召開軍事會議,部署作戰方略。

永珍神殿裡,大臣們面色凝重,悶悶不樂,等待著玄宗上朝。只有楊國忠意氣風發,一副志在必得模樣。

他渾身上下都在發出這樣的資訊:怎麼樣?我早就說安祿山造反,力勸皇上殺之,但沒有人相信。現在他反了吧。

玄宗皇帝來到朝堂之上,滿臉愁容,揉著太陽穴,對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