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瞬來到了公元2009年的夏天,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西部的蘇泊罕大草原上,兩匹蒙古馬在相互追逐、嬉鬧著。騎在馬上的兩個二十多歲的年青人,一個是蒙古裝束,身材健壯,頭髮有點微卷,臉上雖然有點點泛著高原紅,但是臉型端正,透出一股淳樸的英氣;另外一個身形較為偏瘦,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穿一件格子t恤,一臉的機靈勁,一看就是一名漢人。

這蒙古族小夥子名叫哈丹巴特爾,是當地的一名牧民,高中畢業以後就幫著家裡在草原上放牛、牧馬,已經好幾年了。自小就生活在馬背上的他,早練就了一身精湛的騎術,此時的他正在蘇泊罕大草原旅遊景區裡為遊客提供騎馬服務。

哈丹巴特爾的家就在旅遊景區附近的蘇布林嘎鎮,這個鎮因為境內有一座著名的白塔而命名,蘇布林嘎蒙古語意就是塔的意思。傳說這座白塔是為了紀念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佛教領袖五世班禪所最愛的一匹黑馬所建,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了。

白塔規模宏大,具有濃厚的藏式佛教建築特色,四周還建有四個小白塔。塔上頂冠日月星辰,塔中央供奉著班禪大師賜封並開光的金佛和全鍍銀金剛佛,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當地民眾政治及祭祀活動的重要場地。

傳說蘇布林嘎鎮還曾經是成吉思汗六徵西夏的屯兵整軍之地,這裡轄區內的很多村莊自古以來都是以畜牧為生,主要養殖馬和牛。馬是與草原人民最為息息相關的一種動物,對草原人民的生活幫助是最大的。在現代交通工具還沒出現之前,馬匹是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最為重要的出行工具,儘管現在汽車、摩托車逐漸普及,但是受道路、雪天等情況影響,草原上的出行仍然離不開馬。

馬的用途還有很多,例如為部隊提供軍馬、馬奶製作馬奶酒、馬肉可以食用、拉馬車等等,曾經養殖出售馬匹為蘇布林嘎鎮的鄉親們提供了很穩定的收入來源。

但是隨著中國的軍隊逐步取消騎兵編制、國家對草原環境的保護等因素影響,草原牧民養殖的馬匹越來越少,牧馬能夠帶給草原人民的收入也越來越少。

尤其是2008年突如其來的環球金融危機和三鹿奶粉事件對草原人民的經濟收入產生了巨大負面影響。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引起全球經濟下滑以至於間接影響了馬匹的需求和價格,而三鹿奶粉事件則直接影響了牧民養牛的積極性。

草原牧民原本養牛擠奶提供給大型牛奶廠的收入非常穩定,但是隨著國產牛奶和奶粉的大量滯銷,牧民的牛奶也突然無人問津,靠著傳統畜牧業為生的草原牧民們收入大幅降低。

哈丹巴特爾是家中的獨子,他的阿爸阿古拉雖然讀書不多,但是在鎮上卻頗有一定威望,鎮上的好多鄉親在一些大事的操辦上都願意聽從他的意見。阿古拉從小就對哈丹巴特爾要求嚴厲,時常教育哈丹巴特爾要誠實守信、寬厚待人,尤其經常提醒哈丹巴特爾要多讀點書,多明事理,這和鎮上那些大多數認為讀書沒什麼用的鄉親們大不相同。

因為有阿爸的督促,哈丹巴特爾並不像其他小夥伴們只是樂於放牧和玩鬧,在學習上還是比較認真刻苦的,初中畢業後考上了鄂爾多斯的高中學校。儘管最終高考競爭激烈,哈丹巴特爾名落孫山,沒有考上大學,但也是鎮上為數不多的讀過高中的年輕人,算得上是鎮上的“秀才”了。

在鄂爾多斯讀高中的三年裡,哈丹巴特爾開闊了眼界,見到了很多草原上未曾見過的事物。課餘時間,哈丹巴特爾還特別喜歡閱讀一些歷史書籍,對歷史上的一些英雄非常敬仰,尤其對他們蒙古族的英雄成吉思汗更是引以為傲和無比的崇拜。

鄂爾多斯市附近有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成吉思汗陵,據說是成吉思汗歸天后由部下建立的一個衣冠冢,幾百年來都是全體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