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不考了?難道不是要回答繼續考的嗎?這回答把自己要說的堵回去了。放過侯府?不甘心,不放過?更不甘心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蒼蠅不叮皇后叮:

“你不是還小呢那?多考幾次就好了。可別說不考的話,今年一定要考的。”就盯著你了,考得好這次回答就是欺騙哀家,考得不好就是你蠢,哀家到時再去取笑取笑侯府。

太后很氣,不許江婉科考可是自己的命令。為了這個決定,連餘國公府的國公爺都寫信來隱晦的指責自己這個太后了:耽誤孩子讀書,不讓做官就算了連讀書明理也不允許了?犯官之後都不至於這樣。

侯府只是國公府的親家,按說都不能算太后的近親,就這人家孫女的前程都要因你一句話就嗚呼哀哉了?您雖為太后,這也太霸道了吧?被親人說了太后很傷心,自從皇上登基以後,太后也會跟自己兒子吐吐苦水的。

這會也沒人能分憂,這事就跟皇上說了。一來也要讓皇上知道自己大公無私;二來真有人說自己孃家的不是,皇上也能明辨是非;三來一個母親跟自己兒子說說心裡話也有問題了?還要找藉口了?

皇上雖然覺得沒必要:自己又不昏庸,自然不會被奸佞矇蔽,只要是賢能之人,那用管他的出身?但母親小心了一輩子,想想自己老爹——先帝的手段,小心也是必須的,自己老孃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皇上理解自己老孃,雖然不認同,但也心疼自己老孃。明知道自己這個倒黴媳婦跟自己老孃作對,看在皇后孃家鎮國公的面子上都忍了。這回這二百五還來踩自己老孃的痛腳?這也太、太、太……

“侯府小姐難道還缺什麼了?科考就那幾個名額,要是不為了做官,不考就對了,考上了佔個名額,就要擠掉一個寒門子弟。如若不為了做官,就不要與民爭利了。”皇上說:“皇后喝多了些,就回去歇著吧。”

說完就讓邊上的宮女內侍扶著皇后回後宮去。回頭又讓江婉回去坐著。

就這樣,皇后稀裡糊塗的就被‘喝醉’了,送回了鳳儀宮。

參加宴席的都是皇親國戚,都知道嘴上要有個把門的,不該說的不亂說。要不然,就皇后這動靜,明天皇上的御書房又要添不少彈劾的奏摺了。

到了年初五,住在京城中的各國使者入宮覲見,恭賀新年。有個小國的使臣大概是第一次覲見,太過興奮,當即用當地語言朗誦了一首詩歌。官譯當時都傻眼了,這位官譯對該國的官話的確是駕輕就熟,但當地土話?

那天江婉的大哥江世子不動聲色的走上前來,進行了翻譯,解了圍。沒有出醜,皇上甚感欣慰。

過完年江婉的巧媛堂也開始招收一些當地,小門小戶的女子或嬸子媳婦來上課,要求不高,就是要絕對服從先生的安排。就是說:刺頭的不要。本來就是一群女子,再來個搞屎棍?受不了。

這也是沒辦法,好多女子想來學,但不是孤兒。想學東西總是好的,經過商量,決定由學堂裡學的好的女孩子做先生,每天下午孤兒們不上課的時候給這些百姓家的女性上課。

每天一個下午兩個時辰,時間不長,儘量少影響這些女子的家庭生活。又可以學點東西,到這裡學東西免費,但要求要聽話,不能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