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既成兮,終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孌兮,清揚婉兮,舞則選兮,射則貫兮,四矢反兮,以御亂兮。

九 衡門 138

衡門,陳風。

這一篇是打魚時唱的山歌。歌中說,娶妻何必齊之姜,宋之子。

原文: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飢。

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娶妻,必齊之姜。

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娶妻,必宋之子。

語言講述歷史

代後記

古漢語的大範圍的傳播有兩次,這兩次的傳播奠定了大一統的語言基礎。第一次的傳播是禹神話的傳播,禹神話從黃淮向河南,到達渭河地區,向南到達了江浙。禹氏族與大商祖先都是北方的太行語系,語言十分接近。第二次的傳播在考古上叫作龍山文化,達到的地區就是十五國風的地區。在十五國風的基礎上考察古漢語的分佈就很清楚:

燕,趙和渭河北是古漢語的雜居地區,沒有詩經流傳。秦在渭河的中,上游,是古漢語的西界,從秦向西,六盤山以西是非古漢語地區,後來發育了匈奴氏族。楚在政治上匯進古漢語氏族,在文化上(使用楚方言)獨自發育,產生獨具特色的“楚辭”。

十五國風的地區,黃河以東是齊。黃河北是晉(魏,豳)。渭河向東是秦,周南,召南,周,鄭。古河道是魯,宋,陳,曹。在安陽到齊之間是衛,啵����

大商的祖先,據史記,叫作娀和狄,起源了古漢語。古漢語的起源地區在太行山的東坡,中心在渭河。

公元前六千年,武安磁山形成娀狄人的中心。磁山在邯鄲西60公里,漳河邊。從磁山開始巫文化發育起來。

公元前四千四百年,衛河的濮陽出土了一個“巫師”身份的墓葬。濮陽的墓葬表達了高度的巫文化。高度的巫文化必然高度發育語言,古漢語從巫文化發育出來。

巫文化建立起崇拜,其中的兩個崇拜名字叫作炎和嚳。炎的名字流傳下來,來源不能知道,大約是祖先崇拜一類。從磁山到濮陽時期,娀狄人沒有能力建造巫祠,選擇山洞作祭祀的場所。祭祀的山洞叫作嚳。有了巫祠的房屋以後,“嚳”成了神聖的詞語。嚳被崇拜,對後世影響很大,春秋以後,嚳被尊為“五帝”之一。

再說娀狄的一個分支度過黃河,到達古河道,這個新的分支叫作“契”。契氏族的後代在古河道的“殷”興起。春秋時代的鄭,衛,宋,陳,都在殷的範圍。

公元前二千年,商的“唐國”在洛陽平原建立起來。

詩經是氏族文化,周,春秋時代是氏族的晚期,詩經詩在這個時期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