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故事先從呂布戲貂蟬開始講起,話說司徒王允這斯為了除掉漢奸(漢朝的奸臣)董卓,心生一計,於是把自己從小養大的歌姬貂蟬獻給了董卓,當然後來的故事,人人都知道了,董卓的乾兒子呂布最後中了這個美人計,殺死了董卓,不過下場卻是把自己也弄得身敗名裂,最後在白門樓被曹操給砍了腦袋。這個故事剛好就被愛國青年鄺峪民在《三國演義》裡給看到了。
鄺峪民是個有“志”青年,因為他腳底下踩了三顆痣,所以他哥哥從小就一直用福建口音深沉地對他說:“弟弟,記住你係(是)一個上天託付的有救國救民重任的吟(人),不要忘記計(自)己的身份。”說完他哥哥就上戰場去了,沒過多久,他哥哥就戰死沙場,光榮地成為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供後人頂禮膜拜。
鄺峪民成了烈士家屬以後,對漢奸走狗賣國賊更加深惡痛絕,恨不得生啖其肉,渴飲其血。但是無奈,他只是是文弱書生,除了會看《三國演義》,基本上手無縛雞之力。可是碰巧他又知道,眼下有一個汪精衛的走狗,美其名曰易先生,正如火如荼地殘害愛國人士。鄺峪民義憤填膺,怒不可遏,欲於殺之而後快。可是這個易先生卻對自己的小命呵護有加,鞍前馬後總是有人保駕護航。這可急死了鄺峪民,急得他差點沒把自己改名叫“狂鬱悶”。
有一天鄺峪民一個人在嶺南大學獨自鬱悶之時,他的同窗好友賴秀金給他介紹了一位小美女。這個小美女正是王佳芝,她年方二八,青春秀麗,風采迷人,更值得稱道的是,在愛國話劇演出中,她演技一鳴驚人,簡直堪比周旋第二,亞姐第三,張曼玉精簡豪華版。鄺峪民本來對這樣一位小鳥依人,無依無靠的姑娘,心生愛慕之情,他的確是想有一天可以迎娶這樣一個漂亮的姑娘回家,從此生兒育女,安度餘生。可是他轉念一下:我是誰!我是腳底板有3顆痣的男人,國將不國何以為家!家仇未報怎麼能談兒女私情呢! 於是他翻開《三國演義》第八回,上面赫然寫著“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於是他找王佳芝談人生談理想,最後談到世界和平問題。真是無巧不成書,王佳芝竟然對鄺峪民提出的色誘易先生的計劃大加讚賞。她基本提出以下幾點:1。這個計劃雖然限制級,但是因為大家都是為了國家大計,黎民蒼生,所以動機還是純的。2。這個計劃有本可依,有成功案例,經久不衰,值得一試。3。這個計劃,風險小,成本低,資本回報率高,專案可行性強,有利於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基本機制。4。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組織上最終還是覺得她是年富力強的,更重要的在她是個“相當有姿色的女人”這個問題上毫不含糊地提出了肯定。鄺峪民一看有戲,趕忙對王佳芝更是一頓吹捧,說她是當代貂蟬,賽比西施,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迷死男人不嘗命,王母娘娘返老還童版,直說得王佳芝心中狂喜不已,黯然神往,立馬挺起胸脯一騎絕塵地直奔革命的房帷去寥。
不過話說回來,王佳芝到底沒有真正踏入過上流社會。她初到易先生府址,竟然發現原來易家男人在男人的世界,女人在女人的圈子,而她每天能做的就是不停地陪易太太,還有一幫闊太太無節制地逛商場,買衣服,買首飾,過年過節還要包餃子。當然最令她頭疼的還有一個相當風靡上流社會的運動——“打麻雀”。
。。
沈書承:色戒新說(2)
因為一隻麻雀平均每天要吃二錢半穀子,一年至少消耗五斤穀子,這就極大地造成了麻雀“與人爭食”的局面。“打麻雀”這項運動的興起,是上個世紀人類改造自然的一次偉大的里程碑。很多年後,王佳芝回憶起當年“打麻雀”的日子時,還總是帶著自豪地微笑說:“那段時光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記憶,雖然我槍法很差。但最重要的是,麻雀把我和老易深深地聯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