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格說自己是世界工廠,只能說是產業鏈、製造鏈中的一個環節。他提到波音飛機並不全是在美國生產的,它是由70多個國家生產零部件,然後在美國組裝的。中國也為波音飛機生產了好幾個零部件。也是這個產業鏈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二點,大會發的資料上面說2006年是加入WTO過渡期的最後一年,被稱為“後開放時代”。龍秘書長對這個“後開放時代”很有意見。他問:“後開放”是不是開放後再也不開放了?中國的問題是要繼續開放,只有在開放的過程中我們才能發展。

我們這個分論壇的其他人有聯想的CEO劉軍、蒙牛集團的董事長牛根生、長安汽車的尹同躍、愛國者總裁馮軍、富力集團的董事長李思廉、大唐移動CEO唐如安,還有我。會議的議題是“啟動中國經濟的核按鈕”,但主持人劉洲偉一上來就給改了,變成了“創新”。

“創新”現在可能是媒體和大家比較關注的事情,也是比較時髦的詞。每個人都談他們的創新,但有一個共同點:三句話不離本行,都沒有脫離自己的產品。劉軍在講聯想的電腦;牛根生在講牛奶;長安汽車的老闆在講汽車;愛國者的老闆講他的MP3、MP4,其他人也都不例外。大家也都談到了創新,都在講一定要自主創新,別讓外國資本主義掐斷我們的脖子,也講到我們還很落後,先把基礎工作做好再創新,我們跟別的國家不能比。

說句實在的,大家在談的自主創新,我有點不太能夠理解。我不知道自主創新是不是就是每一個公司,每一個行業內部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如果是這樣,那實際上創新是很難的。創新是發現新的領域,常常是在那些跨行業的區域,沒人關注的領域才會有一片新的天地,如果把自己封閉起來,只關心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創新起來就會非常困難。談到最後,他們才說這自主創新不是主持人劉洲偉提出來的,是科學大會上提出來的。我有點後悔說了這麼多對自主創新不理解的話。

另外我覺得創新是屬於精神層面的事情,跟擁有多少錢,擁有多少物質財富,人均GDP是多少沒有太大的關係,只有透過學習,自己的精神進步了,才能夠有新的創意出來。如果沒有精神的進步就談不上創新。而且創新對每個人、每個國家來說都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對人均GDP1700美金的中國,和對人均GDP4萬、5萬美金的歐美國家都一樣,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這就需要勇氣,看誰先有勇氣走在前面創新。

我記得6年前,我給任志強對於我們現代城批判的回信時,先用了一個題目“二道販子給菜農的回信”,最後張欣堅持要把這封信的題目改成《創新是需要勇氣的》。的確膽小鬼是很難創新的,前面沒有別人走過的路,需要你自己去探索。

我也談到了去年中國和歐盟發生的兩件事:一件事是我們中國人出口到西班牙的鞋被燒了之後,每雙鞋的全額賠償不到1歐元。但在人家的市場上面就可以賣到20、30歐元,這中間好幾十歐元的差距就是創新帶來的,是技術的創新、品牌的創新、市場的創新。第二件事就是,中國人用自己上等的棉花,原材料,和做衣服的輔料生產出來漂亮的衣服,出口到歐盟還被限制,並把這些衣服積壓在他們的倉庫裡面,需要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出面去和他們談這件事情。這衣服我想我們銷售給他們時一定很便宜,但因為是他們設計的款式,是他們的品牌,是他們的市場,他們就可以賣到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

我們到底落後在什麼地方?就是創新不夠。耗費了我們的原材料、耗費了我們的能源,但我們創造出來的財富GDP卻很低。所以創新比石油和煤炭還重要。

創新最可怕的敵人是不能從根本上以精神的進步為前提,因為只有精神進步才能發現和創造美好,沒有精神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