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隨同秦公公到來的,除了兵部的王主事以外。還有錦衣衛的一名千戶和東廠的一名百戶。到了此時,秦公公已經要顧忌原先自己與吳世恭的良好關係了。為了消除崇禎皇帝可能出現的疑心。他就把這些人都帶上。讓他們做個見證,以證明談話內容沒有什麼水分,也沒有什麼幕後交易。

秦公公望著眼前相迎的吳世恭,恍若有種隔世的感覺。眼前這位勳貴子弟,當年還在京城胡鬧,轉眼就成為了提領一方的大將。而且已經有能力攪動天下大局。這身份也是變換得太快,讓秦公公都有些不太適應。

而那錦衣衛千戶和東廠百戶也在偷偷打量著吳世恭。憑著這倆人在廠衛內的地位,原先只要是在外出時,就是巡撫、總兵之類的官員都要平禮相迎。絕不敢怠慢。而現在吳世恭根本對這倆人視而不見,彷彿他倆就是路邊的螻蟻。

不過那錦衣衛千戶和東廠百戶心中也很明白,現在自己的身份確實與吳世恭有著天壤之別。吳世恭捏死他們也和捏死一隻臭蟲沒什麼兩樣,根本不會在朝廷引起什麼風波。為何如此?就是因為吳世恭手握著幾萬精兵。所以這倆人在見面以後,一直禮數週全,點頭哈腰的不敢得罪吳世恭,而且今天他倆都準備只帶著耳朵,都不敢在這樣的場合胡亂說話。

“吳總兵!你帶著三萬人馬平安歸來,本官也知你功莫大焉。就是因為大軍潰敗,朝廷難以封賞貴軍。不過皇上和本兵也對吳總兵之功心知肚明,本想讓你將功贖罪,以後將合併酬功。可你為何要口放厥詞,挑撥君臣?國難當頭,本應齊心協力,可你卻做出此親者恨、仇者快之事。本官就在此奉勸一句:給皇上寫上篇伏罪的奏章,承認你是無心妄言。這樣對大家都好吧!”那兵部的王主事一開口,就提到了吳世恭謾罵文官之事。

這件事發酵到了現在,文官們其實已經是騎虎難下。現在除了幾個愣頭青的年輕官員依然在不依不饒以外,其他的文官其實都已經明白了:一方面他們根本奈何不了吳世恭,另一方面這些文官也都要為自己留有後路,不想過於得罪吳世恭。要不然,那些提親者就不會踏破兩家侯府的門檻了。

所以今天的王主事也是來當一名說客的。他就想讓吳世恭寫封“檢討書”,先服個軟,那麼文官們也有臺階可下,這件事也就可以含糊過去。

可吳世恭斜眼橫掃了一下王主事,對王主事的建議根本是不以為然。現在的吳世恭可不是夾著尾巴做人的小媳婦,他根本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過活。因此,讓他服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吳世恭覺得自己說的話根本沒錯。

不過吳世恭也不想在現在的場合多爭辯什麼。文武之間的關係,本來就是萬分複雜的,而且還是因人而異,所以爭個三天三夜也爭不出一個頭緒。所以吳世恭也就不費那個心思,去做那無用功了,於是他根本不接王主事的話頭,直接就把王主事給無視了。

“秦兄弟!你再不來,我可要準備回汝寧去了。”吳世恭微笑著向秦公公說道。

雖然秦公公也是有著心理準備,可一聽吳世恭這麼直白的話,他還是大吃了一驚。於是秦公公立刻問道:“長敬!難道你就不管遼東了嗎?”(未完待續。。)

第七百八十一章深入交談

面對著秦公公的驚呼,吳世恭語帶輕蔑地回答道。“留在這裡又如何?無論督師、巡撫,還是監軍、武官,都不想著去救援,只敢待在寧遠和山海關的城牆後。就這麼望眼欲穿地看著北方,就能把松山的洪督師和錦州的祖總兵給看回來嗎?現在的遼東,多我一支汝寧軍不多,少我一支汝寧軍也不少,還不如回中原去剿平陝匪呢。”

聽了這話,兵部的王主事就有些不樂意了。他腦中文貴武賤的思想還挺根深蒂固,所以也不怎麼怵吳世恭。於是王主事就在一旁插嘴道:“無旨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