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開始了,終於,貞觀二十二年秋初,幾位得道高僧從吐蕃國都趕到了那位吐蕃王爺芒布松讚的大軍之中。傳遞了一個神秘的訊息,而這之後,這幾名得道高僧被這位王爺給嚴加看管,除了他的心腹侍衛之外,任何人不得接近看守之地,自得到了訊息之後,雖然吐蕃大軍依舊嚴格地執守著他們地職責。不過,這隻大軍還是發生了奇怪的事情。
首先就是屬於祿東贊一族的薛氏將領被芒布松贊尋了由頭派出去尋邊,又或者是因為過錯而削去軍職,另外還派出了信使去慰問同樣在吐蕃北部守衛邊境的墨脫哲可。動作不大,但是這一切都瞞不過大唐的眼睛,果然,終於在忐忑不安,憂心重重之中,這位依舊搖擺不定的吐蕃王爺終於等到了從吐蕃國都邏些城趕來的使臣。
事情很快就有了結果,使臣所言,果然與得道高僧們所說的出奇地吻合,而且,當芒布松贊拒絕交出兵權的時候,使臣的護衛曾想擊殺掉這位王爺,遺憾的是,芒布松贊已然早有了準備,衣服之內著重甲,最後,以三名心腹侍衛地代價,把使團一行人全部鎖拿,三天之後,身上帶著輕傷的墨脫哲可率親兵千騎趕到了芒布松讚的大營之中,七月末,芒布松贊遣使入吐谷渾,潛入了我大唐吐谷渾都護府所在地西海城。
芒布松贊用三匹良馬,牛一萬頭,羊五萬口,還有吐蕃願意與大唐以積石山為分界線,並以放棄
谷渾為條件,希望大唐能與吐蕃和平共處。李叔叔了芒布松讚的要求,當然,籤這份條約的是芒布松贊和大唐的一個地方領導,而非是大唐皇帝陛下和吐蕃國主,李叔叔為了事兒高興了好些天,因為有了這張條約在手,大唐可以明正言順地跨入高原地區,把原本屬於吐蕃的大片領土地收入大唐的囊中,而吐谷渾和東女國,則成為了被大唐包圍在自己的國土地範圍的兩個國中之國。
—
另外,等大唐在這裡站穩了腳根之後,李叔叔隨時可以以不是跟吐蕃國主簽署的條約的名義撕毀掉,然後再跟其他勢力聯合起來,再進一步地瓜分吐蕃的領土,削弱吐蕃的勢力。這麼下去,不消十年的功夫,吐蕃,怕是能剩下百來萬老弱病殘都算是不錯的了。
與大唐簽定了條約之後,這位吐蕃王爺舉起了為自己兄長松贊干布抱仇,清君側的大旗,很快,就得到了不少吐蕃部落的響應,雙方的軍隊已經在犛牛河、紫山一帶有了小規模的接觸,互有死傷。
而位於聿齎城的吐蕃王爺拔布弄贊在其子涅贊芒讚的慫恿和自己兄長芒布松讚的來信勸說之下,終於站了出來,不過這邊的態度顯得相當的曖昧,既不承認邏些城對於東部吐蕃的控制權,又沒有完全地倒向芒布松贊。而是以一種以逸待勞的姿態
而代表著吐蕃正統的一方自然是祿東贊,祿東贊不愧是歷史上吐蕃有名的梟雄,當機立斷,以幼主芒松芒贊之名,晉封拔布弄贊為東吐蕃王,另外,將東吐蕃的土地劃歸其治理,意塗阻止拔布弄贊相助於其兄芒布松贊。
拔布弄贊本來就是個沒主意的人,他倒是很願意接受這個東吐蕃王的位置,可是他兒子,野心極大的涅贊芒贊根本就不同意自己的父親這麼幹,最後,拔布弄贊同意了涅贊芒讚的要求。婉拒了這個東吐蕃王位,卻又以東吐蕃王的名義令東吐蕃的部落對向歸附,另外,又遣使與其兄交好,總而言之,這傢伙就跟三國時孫吳政權乾的差不多。
----------
大唐對於吐谷渾都護府和著劍南道兩地都保持著外鬆內緊的態勢,高度密切地關注著吐蕃三國演義的進況,以方便大唐能在最為有利的時候出擊以獲取最大的利益。
另外,李叔叔在一次大朝會上,向大唐周邊各屬國使節宣佈了吐蕃發生了內部動亂的訊息,並且宣佈,大唐身為宗主國,但是對於屬國內部的事務不會過多的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