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但要讓天下人都相信天策亦漢家天下,還需要下一番功夫。”馮道說道:“畢竟,安西唐軍。由西域而來,非由中原而出,雖然自敘傳承於四鎮,但在未有充分了解之前,中原士人之疑慮自可理解。”
他壓低了聲音,說道:“晉主,沙陀也……”範質聽得眉毛一揚。又聽馮道說:“然則汝主當真漢家苗裔耶?”
範質道:“不是範質存心欺妄,吾主張龍驤,絕對是漢家苗裔!他高舉大唐旗幟,絕非為了形勢,乃是出自本心!再者,吾隨龍驤數年。他見識極其廣博,日常言語,不憚胡言,也常作驚人之語,但根本所在仍是漢話。甚至曾隨侍於其寢睡之時,聞其夢中呢喃,也是河北或山東一帶的方言口音,不是漢人不可能那樣!他身在西域數代,身上混有胡人之血或在所難免,但父系絕對是炎黃後裔!”
“這些,文素與道濟在書信中早說過不知幾次了。”馮道說道:“但既然如此,為何至今不肯稱帝!漢家之主謂之帝王,胡兒之主謂之可汗,未稱帝王,而先受天可汗之號,此大錯謬也!儒林張望,多在於此!尤其天策之號,極受士林詬病!自古以來,未有以此為國號者!如此行徑,倒是大像入漢統未深的胡人所為,汝為近信學士,而不能矯君之過,此汝之過也!”
馮道的眼光究竟是毒辣的,一下子就看出了張邁身上的文化根底像是“入漢統未深的胡人”!其實不是張邁胡人而“入漢統未深”,而是反過來,是漢人而“離漢統已遠”!
因為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禮崩樂壞,大多數國人心裡還堅持著一個“我是中國人”的信念,卻已經失去了傳統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的特質與常識。
中國曆代王朝,凡有心於天下者必然稱帝,而建國必有國號,國號之來源,在於其發源肇基所在地的古號。故而劉邦稱漢,以王於漢中;司馬氏稱晉,以其祖河內人,屬古之晉國;李氏發源於河東,故而稱唐;就是契丹也懂得其祖源地在遼,所以國號為遼這也是符合中國傳統的國號傳統的。
只有在將“四舊”破壞得一乾二淨時代的張邁,才會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想法,既不急著稱帝稱王,也完全沒有以地望為國號的想法。
範質說道:“這些我不是沒跟吾主說過,不過吾主對我說:但願今後之中國,乃是中國人之中國,而非一家一姓之中國,所以國號年號,大可不必按照往例。馮老,我們這位人主,可不只是一個雄主、明主,在某看來,他是要開前人所未開、創前人所未創之偉業啊!”
就算馮道是個有大見識的人,聽了“願今後之中國不再是一家一姓之中國”這話之後,也是愣了好半晌!許久許久,才喟然嘆息道:“若張龍驤真有如此胸懷,那老夫的確是不能以以往帝王揣度他了。不過這等胸懷老夫能夠理解,天下儒生卻難理解。張龍驤要使中原歸心,還是得拿捏得住中原士人之心才行啊。”
範質道:“還請馮國老不吝賜教!”
馮道笑道:“這個不吝賜教,是文素請教,還是張龍驤請教?”
範質也笑道:“這句話,正是吾主命我向馮國老轉達。吾主說道,自大唐亡後,中原軍閥割據,帝王迭起,民不聊生,國運衰頹,也虧了馮老才能保留我華夏的菁華與元氣。若沒有馮老,今天中原的亂局只怕還要比現在更加惡化數倍!因此特命範質以禮求見,以誠求教。”
頓了頓又道:“這國老二字,吾主在西邊時也是如此稱呼的。能得吾主如此稱呼的只有二人,另外一個就是我大唐國人議政會議之首席楊國老。”
馮道道:“莫非楊鷹揚之父?”
“不錯。”範質道:“吾主曾說,大唐有文武兩大道統,武之道統,中原遺失已久,若李嗣源石敬瑭之流不過暴徒而已,不足以稱為真正的武人!幸而失之中原,存於西域,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