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當然差不多。”大智節笑道:“這些村落,本來就是幽州人營建的啊。”
劉家小夥子和慕容掌櫃同時咦了一聲,但跟著便想到了什麼
去年對整個東方世界來講都是多事之秋,而對幽薊百姓來說更是慘不可言的苦痛歷程,近百萬人被契丹擄掠一路東遷,不知多少老弱在路上便熬不住去了,到了遼東之後又是滿目荒涼。
北大荒,北大荒,這三個字不是白叫的!雖然有高句麗的開墾,但這種邊陲小朝廷的開發程度是不能與幽州相提並論的,就是那些已經開墾了的地方,也必然早已有主,數十萬幽州百姓眼睛所看到的,仍然是一片近乎蠻荒的曠野,他們能得到的也必然是荒地。
幸好,遼國的當權者為了安撫人心,沒有太過苛待已經遷到這裡的燕民,大片大片的土地都劃了出來給他們耕種,或者是出於對補償,或者是為了安撫人心,凡開荒者便得其田,因此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漢民村落。
也幸好,東北的這片土地是肥沃得令燕民難以想象的,他們燒掉了遼河兩岸的林木野草,灰燼成了自然的肥料,儘管是第一年開墾的生地,但來自幽州的老農已可以預計來年這裡的收成興許能夠有老家熟田的六成。
更幸好,河北與山東“免稅令”事件的影響走出了國門,在韓延徽的運作下,遼國高層竟然免掉了遷遼漢人第一年的賦稅!因此大部分遷遼漢人才得以緊吧緊吧地熬過最難熬的一年。
去年到了遼東之後,燕民已經種植了一季冬小麥,到今年夏收之後,很多農田又種上了新的莊稼。
劉家小夥子在船上舉目四望。看見大河兩岸都是一片又一片的田野,隴畝很不規則,顯然都是新開之田,還談不上精耕細作,如今秋收已過,不少農戶都在曬穀子。那些穀子不但有麥子。甚至還有稻穀!
去年燕民遷遼,有先安置的,有慢安置的,先安置的來得及種植冬小麥,慢安置的只來得及種春小麥,那些種了冬小麥的燕民在去年小麥種下之後又開了不少荒地,今年春天就播了稻穀的種子,等到冬小麥夏收之後又將培養好的稻秧種下去東北地方,同一畝地就要做到一年兩熟是不可能的。
“這裡竟然有稻穀?”
劉家其實是江南人士。幾年前才到了山東,去年才到了天津,所以對稻穀和麥子的區別認得很清楚。
“對啊,當初不知道是誰說東北也能種稻米的,而且還有商人走私了不少谷種來,那些谷種裡頭有小麥,有大稻,倒都是良種。契丹的老爺們不懂農業。不分五穀,胡亂就按照戶口將谷種分發下去。許多幽州來的老農看到自己分到了稻穀都忍不住苦笑,南方種植水稻,北方種植小麥,這是常識啊,奈何契丹的老爺們不知,他們又找誰說理去?沒想這東北竟也種得水稻的。雖然只能種植一季,但收成好像還不錯,我吃過一些新米,口感比南米還好些。往後如果契丹的老爺們不禁止,興許還能往天津賣。”
“走私谷種?去年海運還沒今年通暢吧。有那麼些艙位,放絲綢,放瓷器,那至少一本百利!卻走私了谷種來,誰會做這種事情?”
大智節遲疑了好一會,忽然才壓低了聲音說:“你們不知道,去年這個時候,海邊來了好些海船,走私了不少東西過來,這裡頭不但大量的谷種和工具,甚至還有一些影響國計民生工藝圖譜。比如探測煤礦和開挖煤礦的新技術,比如這個煤炭路子還有煤餅的工藝,要不是有這些東西,遼河兩岸這幾十萬燕民,只怕有一小半都熬不過上一個冬天!”
“哦?”劉家小夥子和慕容掌櫃都訝異起來,也將頭湊過來,打聽著:“那會是誰有這麼大的手筆?如此資助契丹!不會是高麗和日本吧?”
“那怎麼可能!”大智節低聲道:“高麗日本哪裡有這樣的技藝!一開始,大家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