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站在一幅地圖前,看似似要部署一項什麼重大軍事行動,嘴裡卻說著和軍事行動關聯不大的話語。

一個抗聯總部的作戰命令讓兩人心裡都感覺沉甸甸的。

命令是:1、二、四路軍奪取興安北省,控制額爾古納河流域,打通中蘇邊境線,依託蘇聯為迎擊規模越來越大的“大討伐”做好反擊準備。

2、四路軍派出一部分主力接應從小興安嶺逃出的勞工,並安全護送他們至蘇聯境內。

蘇德戰場的膠著,尤其是斯大林格勒附近的蘇軍第五坦克集團軍被殲滅,給了史大嶺原本就不自信的心理又加上重重一擊,迫使他加重了對斯大林格勒會戰能否勝利的疑慮。想要抽調遠東軍區的部隊支援斯大林格勒,就必須防止關東軍可能的趁虛而入,日軍的熟柿理論不得不防,遠東軍區一旦抽走五十萬大軍,天知道梅津美治郎這頭惡狼會不會打劫我一把,要防住關東軍就必須增強抗聯的戰力,並要防備抗聯在短期內被關東軍消滅。

史大嶺並不是一個軍事盲,他知道一條被無數例項證實為真理的軍事理論,那就是:一支沒有補給的軍隊,無論其單兵素質多麼高,無論其將領多麼智勇雙全,如果落入敵人的包圍圈中,潰散和覆滅是遲早的事。如果有源源不斷的補給,這支隊伍就可以長期堅持,成為一顆硬骨頭,拖住數倍的敵軍,削減敵軍戰力。要想倚重抗聯就必須給這支軍隊提供充足的補給,指望他打規模戰鬥,就不能斷了他的彈藥。

抗聯各支部隊經過一月有餘的高強度作戰,彈藥消耗驚人,很多部隊已經被迫拿起了繳獲的步槍進行戰鬥,以其節省彈藥,後果就是戰鬥力下降不少。誠然,如果彈藥不足也可以打一些小規模的游擊戰,但抗聯打小規模的游擊戰並不是史大嶺所期盼的,游擊戰顯示的效果是長期與滯後的,短期內並不足以制止日軍的重兵集團的活動,關東軍完全可以忽略一支游擊隊伍,但關東軍絕不可能忽略一支兵精糧足的有重武器加強的抗聯。

只要能夠源源不斷的供給抗聯,日軍就不得不收攏起別的心思專門剿滅抗聯。

這是史大嶺打的如意算盤。現在抗聯主力遠離邊境線,對抗聯的補給問題不小,自從關東軍發現蘇境內飛過來的飛機對抗聯進行補給後,關東軍就立刻加強了邊境線上的戰機巡邏密度,讓空中補給變得極為困難。

最好的辦法就是抗聯主力移師邊境線,以方便取得大量補給。將他們武裝成一支打不爛的鋼鐵屏障。就在此時美國人也來雪中送炭,答應可以分擔一部分對抗聯的補給,讓史大嶺喜出望外,毫不猶豫就答應了羅斯福的提議,允許美軍進入外蒙,並允許美國人使用海參崴港口與鐵路,參與對抗聯與外蒙美軍的補給。

經過幾輪磋商,雙方代表伊萬諾夫與楊靖宇達成了移師協議。

馬遷安能夠理解戰略的轉變,他也知道打通中蘇邊境線後抗聯所獲得的好處,最起碼不至於缺乏糧食彈藥而導致全軍潰散了,如果遭受日軍重兵連續攻擊,他們也可成建制退入蘇境得到休整。

馬遷安高興的是史大嶺終於不再小心翼翼,不再擔心激怒曰本人而答應開放邊境線了。

他和周玉成不擔心興安北省邊境線上的那個邊境守備聯隊,如果二、四路軍聯手猛攻日軍邊境守備聯隊,曰本人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的。

應該馬上通知馬占山做好向北開拔的準備,抗聯主力一旦離開這塊地域,馬占山一定吃不消,關鍵時刻需要抱團取暖。

馬遷安與周玉成擔憂的是能否順利完成總部交辦的第二項任務。從電文中獲悉小興安嶺中的抗聯也打的非常艱苦,他們已經無力保護陸續從鬼子手中解救出來的那些勞工了。

從四月份起二十萬勞工就在鬼子的槍口下拼命修路,惡劣的環境、殘酷的虐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