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軍委
1953年4月3日
根據軍委指示,“志司”決定:繼續加強東西海岸防禦工事,隨時準備粉碎敵人的進攻,同時採取針鋒相對的方針,除繼續進行個別戰術反擊外,如5月上旬敵不向我進攻,我則於5月下旬舉行類似1952年秋季那樣的戰役性反擊作戰。中央軍委批准了我們這一決定。
4月20日,為實施戰役反擊,預先向全軍發出了戰役指示,接著於4月30日召開了兵團幹部會議。
參加會議的兵團幹部,一致認為戰場形勢對我軍愈來愈有利,經過反登陸作戰準備,我軍可攻可守,在戰略上更加主動。敵人在戰略上日趨被動,特別是正面戰場,已處於無可奈何的地步。自停戰談判恢復,戰爭停下來的可能性比過去大大增強。但是美帝國主義一貫不願公平合理地解決朝鮮問題,他們在“戰俘遣返”、“停戰監督”等問題上,仍節外生枝,另一方面,美從其全球戰略考慮,也可能需要取得一些時間,加上美內部的一些好戰分子與南朝鮮李承晚集團極力反對停戰。這樣戰爭拖下去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我們必須堅持毛主席為我們確定的方針:“爭取停,準備拖,而軍隊方面應作拖的打算,只管打,不管談,不要鬆勁,一切按原計劃進行。”
當時敵我雙方的基本情況:敵總兵力已達120萬人,地面部隊有23個步兵師。其中李偽軍大量增加,已達16個步兵師,正在擴建的一個師,連同其海空軍共64萬人,裝備、火力已接近美軍水平。敵陣地工事較1952年秋季普遍增加,其基本陣地構築有坑道或坑道式掩蔽部,並有大量的地堡群和各種障礙物,都相當堅固。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和注意到,敵人已經有很豐富的捱打的教訓。
我軍總兵力為180萬人(含朝鮮人民軍5萬人),地面有25個軍(含朝鮮人民軍6個軍團)。兵力、火力有了很大的加強,陣地更加鞏固,作戰物資也很充足。尤其是使敵人望塵莫及的是我軍指戰員高昂的情緒和無私的獻身精神。當然,我們也有弱點,比如對敵堅固陣地實施進攻作戰的經驗不足,我新入朝的部隊尚未在實戰中取得經驗等。 。 想看書來
二十一、我軍發起夏季反擊戰
依據上述情況,兵團幹部會議研究;制定了戰役指導方針和兵力部署。5月4日會議結束。5月5日“志司”以鄧、楊、李(李達)的名義下達了《舉行夏季戰役反擊的準備工作的補充指示》。在補充指示中,從戰役的目標和指導思想一直到攻擊目標的選擇,反擊作戰的具體方式,戰術運用的各種要求,以及戰役時間的預定。都作了詳盡說明。
戰役目的是消滅敵人,鍛鍊部隊,吸取經驗,以配合板門店談判。根據敵之分佈,西線以打擊美軍為主,東線以打擊李偽軍為主。
戰役的指導思想只有五個字,即“穩紮狠打”。“狠”就是要放手作戰,同敵反覆爭奪,大量殺傷敵人,直把敵人打的不敢再來反撲為止。“穩”就是要掌握持久作戰並能隨時粉碎敵人進攻的原則,防止急於求成。要求部隊採取積小勝、多勝為大勝的方針,攻擊目標以不超過一個營為原則,最好每次殲滅敵一至兩個排到一至兩個連。另外在殲敵之後隨時準備對付敵人類似“上甘嶺”規模的報復性進攻。關於進攻目標的選擇,在強調以地形對我攻堅有利的前提下,同改善我軍陣地結合起來。敵人當時還不願意在停戰協定上簽字,那麼我某些陣地,在劃定停戰分界線有可能被劃出時,我攻擊目標應儘量考慮使我前沿陣地推前,如有空白則應擠佔,以利我在停戰之後仍可控制有利地形。也就是要以鐵的事實告訴敵人,你打我陪,你拖我不怕,但你要想得到的東西,無論在談判桌上還是在戰場上都是痴心妄想。
對於每次的反擊目標和方式“志司”都作了具體要求。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