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這樣能讓她好過,他並不介意……她對自己說出那樣傷人的話。

過了半晌,他彎腰拾起被她丟棄的簪子。

這支木簪,是他親孃的寶物,也是他的瑰寶。

木簪輕如鴻毛,放在他掌中卻沈若千斤。牢牢握著他贈予她的信物,他的心被狠狠地、狠狠地擰痛了……

終曲 緣聚

遼闊天地,踏破鐵蹄,也只為奪如斯錦繡江山。

憑著燕王多年的征伐,大明不斷擴大了疆域,同時也壯大了他的野心,遙望這片象徵至極皇權的萬里河山,他難抵權欲的誘惑,終於在各藩王陸續被削的刺激下發難。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搖著“清君側,靖內難”的旗幟,以千軍萬馬之勢從燕京揮軍南下,進逼京師應天府。

烽火相連的三年間,燕王踐踏過的土地與屍骸不可勝計,但那些付出和犧牲,全都一一刻劃在長孫晉的心上。

這是他第一回從軍,也是最後一回了。

硝煙彈雨裡的婦孺悲泣,諸將奮戰中的刀光血影,這些預想得到卻從未觸及過的情狀,深深撼動著置身簾後獻謀劃策的他。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獲得宮中太監的裡應外合,抓緊京師虛空的絕佳時機,誓師渡江,朱允炆急派人議和,燕王不予理會,一心直取應天府,最後得谷王開金川門迎降,燕王進城,文武百官跪迎道旁,成就他君臨天下的新時代。

此時,宮中起火,朱允炆不知去向。雖已坐上渴望了大半輩子的龍椅,但朱允炆的失蹤,將成他餘生揮之不去的最大憂患。

歷經三年的奪嫡之爭,朱棣恍若第二個被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在群臣的擁戴下登上帝位,也展開了他對舊臣的報復與殘殺。

那些忠於朱允炆的“奸臣”無一不被族誅,誓不對他跪拜臣服的忠烈之士,更是被他施以酷刑,投油烹炸——

朱棣,已非昔日長孫晉認識的燕王了。

虎父無犬子——雲兒說的不無道理,權欲令人心腐朽,行徑越顯瘋狂的朱棣,鐵錚錚地在他眼前上演著她早早預見的殘暴不仁。

大局已定,長孫晉溫言辭別,忙於除去從前心腹大患的朱棣頷首同意,深知他只欲歸往過去最平凡的道路。

“長孫晉,朕仍想繼續得你佳釀。”

新帝不變的貪杯教他嘴角逸出笑意,他欣然允諾。“小民每逢新釀,必定呈獻皇上。”

長孫晉能為他做的,真的只有這些了。

“走吧。”他揚掌,不復以往的恭送。

“皇上保重。”長孫晉拱手道,揚長而去。圓了承諾,他再無眷念。

在此過後,他將徹底離開燕京,坐鎮鎮江,再也不沾任何官非。

“燕賊篡位!燕賊篡位!燕賊篡位——”

步出宮門,發了狠的呼嘯劃過他耳際,他別開眼,舉步轉往東行,不忍目睹那名被衛士強行押送鬼門關仍揚聲惡罵的老翁。

是非功過,就等史官筆批定奪,再也與他無關。

又到了這個斜風細雨的季節了。

一抹瘦小的身影步至窗前,遙望窗外那陣綿密秋雨,滿目竹林像披上了白紗似的,竹影細雨,朦朦朧朧得彷佛再也分不開來。

她這麼一看,足足看上了半個時辰,思緒飄得老遠,不知身處何方,連喜姨的叫喚都聽不見。

“雲兒、雲兒。”喜姨沒辦法,只好用力扯著她的衣袖。

“呀?”容雲驚動回眸,呆呆地看著喜姨。

瞧她這副痴痴呆呆的模樣,喜姨心口一陣抽痛。“他回來了。”將容雲抱擁入懷,她啞聲說道。

看不見喜姨的淚,容雲過了好一會兒才意會她的話。“誰啊?”她問,還是一臉呆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