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說道:“在白水潭呆了十餘日之後,我現在更堅定的支援丞相以前提出來的編撰《三經新義》的想法了。”

“哦?”王安石不置可否。

“相公,變法之要,在於得人。朝中官員老朽,皆不可恃,故此我們應當把目光投向年輕士子。石越已經走在前面,當我們還在討論《三經新義》之時,《石學七書》已大行於世;當我們還在議論著經義局、三舍法之時,白水潭學院已隱然執天下學術牛耳。然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只要能儘快置立經義局,推出《三經新義》,培養出一批支援新法的青年,新法就不會有人亡政息的一天。而若能用《三經新義》取士,更會不斷地給我們補充瞭解丞相思想的新官員,對新法的執行,非常有利。就是對丞相本人來說,也幾乎是可以和孔子相提並論的偉績。”呂惠卿把他心中的想法合盤托出。

王安石點了點頭,道:“知我者,吉甫也。我個人榮辱不足道,不讓新法人亡政息,才是要務。”

呂惠卿見王安石支援他的主張,便順著思路繼續說道:“創辦經義局,非但是培養人才,更可爭奪士子之心,可以讓天下人明白,相公之主張,才是儒家正統,才符合先王之道。我以為可仿效白水潭學院,創辦《經義局月刊》,每月刊發我們的見解,以爭取士林的認可與支援,此外,更可以太學為依託,讓國子監創辦《國子監月刊》,解說新法與新學要義,此皆爭取士林支援之良策。”

王安石之前從來沒有想到過這種可能性,當時聽得目瞪口呆,好一會才回過神,嘆道:“吉甫,真奇材也,我以前竟沒有想過,石越可以做的東西,原來我們也可做得。”

“相公謬讚了,您公務繁多,慮不及此也是難免。我從家鄉抵京,倒是有點旁觀者清了。”呂惠卿笑著謙虛了幾句。

“既然如此,除了《月刊》之外,我們也可以辦一份報紙,難道只有桑充國能辦報紙麼?”思路一旦開啟,王安石立即就往更深一步想了。

這也正是呂惠卿想要說的,他笑道:“《月刊》是陽春白雪,用來爭取士林之道德支援,報紙則是用來影響清議,解釋新法,各地執行新法得力的情況、取得的成績,我們都可以透過報紙報道出來,讓百姓知道我們的成績,讓他們理解新法,讓反對者無話可說。”

“善,甚善!”王安石不禁站起身來,踱至窗前,想了一會,說道:“報紙的名字便叫《皇宋新義報》!這件事可著陸佃去辦。”

“《皇宋新義報》,好,好名字。”呂惠卿拊掌笑道,“不過此事還有為難之處。”

“有何為難之處?”

“《月刊》還可由朝廷出錢,然報紙由朝廷出錢,只怕會有爭論。”

“官辦報紙,有何不可?沒有人規定報紙只能民辦。”王安石不以為然。

呂惠卿擔心的卻不是這個,“若是官辦,自然是翰林院主辦,斷沒有國子監主辦的道理,若是翰林院主辦,只怕麻煩更多。“他的言外之意很明顯,學士們未必都聽話。

王安石笑道:“吉甫,誰說我讓國子監主辦了?中書門下省主辦,翰林院也無話可說。”

呂惠卿這下倒真是佩服王安石了,中書省要辦報紙,雖然沒有先例,但是別人的確也不好去搶。

石越當真沒有想到王安石多了個呂惠卿,氣象就完全不同了。創辦經義局、《經義局月刊》、《國子監月刊》,讓人根本提不出半分反對的理由。王安石親自指定的一班人,從此天天開始聚集經義局,編修《三經新義》,希望有一天讓這本書成為“全國公務員考試的唯一指定教材”。石越從心裡面就反感這種指定唯一教材的做法,明清八股取士,其實八股文的形式並不足以為害千古,真正為害千古的,是所有經文的解釋,都必須來自於朱熹的理解,這樣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