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一路上卻並沒有明軍敢當阻擋,兩千八旗兵就能橫行山東,押送十幾萬漢人逍遙自在的回到關外,而拔除了寧綿等釘子之後,畿輔山東等地虛實盡知,八旗各親王貝勒的野心和胃口方被提將起來,經過皇太極的鼓勵勸說,才在明軍盡撤關內之時趁虛而入,企圖滅亡明朝後得到整個漢人的江山。

想法和實力都已齊備,只是在失去范文程等漢人智囊之後,又沒有洪承疇這樣的降官以為耳目。自皇太極以下,各親王貝勒對這場滅國戰爭如何打,該打怎麼進行卻殊無定算。祖大壽等遼東降將雖然歸順,其實並不真正心服,與佟養性等早降的漢官絕然不同,指望他們引路,卻是不成。

想到此處,皇太極只覺得憂心如焚,他以平復天下為志願,又很相信自已旗下將士的勇力,然而身為一個很傑出的政治家,他自然知道平定天下光有勇力決然不成,沒有漢人士大夫的支援,只怕非得灰溜溜的退回關外不可。

只是此人一向堅毅不拔,並不以小小困難為念。費盡心力解決了後方難題,又花費兩三年的時間囤積糧草,鑄造火炮,無非不過是看出以張偉的才幹魄力,若是不趁著他立足不穩,實力還不夠強之時就痛加打擊,最少也要佔據北方,與其形成隔江對峙之勢,如若不然,以他的治政能力,漢軍實力的膨脹加強,難道容他成功的滅掉明朝,統一全國,然後再輕輕鬆鬆的踏中關外,收復遼東都司麼?每常想到當年在鳳凰樓內,張偉一臉微笑,向他說道:“打敗八旗,非得漢人出一不出英主,如同當年成祖一般率大軍親征,以五十萬軍揮戈以向,大汗能抵擋麼?女真滿萬不可敵,也得看對手是誰。中原漢人王朝實力遠大女真人之上,大汗想以一隅之地,十萬精兵以抗麼?只怕滅族之禍不遠矣。”

他暗中搖頭,心道:“你休想如此!不管各親王貝勒怎麼樣,旗下的各旗主牛錄怎麼想,我一定要與你交一交手,看看瀋陽一役之後,你的軍隊強橫成什麼樣子!”

“禮親王,請你帶領旗兵和蒙古諸王公、臺吉,駐守城外。城內由兩白旗和天助軍駐守。原本的明軍降軍,也到城外,派了咱們的人去收編整頓。至於糧食,城內府藏還有不少,近期內可以支援。城外駐軍每天到城內來搬運糧草食用就是。”

代善瞠目道:“天寒地凍的,咱們各旗上下正想著進城避寒,為什麼好好的房子不住,要住在城外?”

他因擔心一慣對漢人兇殘好殺的旗兵並不能真正的守住紀律,不在城內亂搶亂殺,寒了明朝降官降將的心,所以如此安排。

只是這個理由卻並不能直說,因沉吟道:“大哥,我每常和你說的話,你忘了麼?”

見代善不解,他又道:“不少親王貝勒反對入關,甚至當年父法亦有疑慮,都是因當年大金滅遼,佔據了中國北方,誰知後來腐化之極,王公子弟盡成膏粱,士卒都不能騎射。潼關一戰,五十萬女真子弟被十幾萬蒙古人打敗,橫屍百里。大家都說,當年完顏阿骨打何等英雄,一萬人擊敗三十萬遼軍,後世子孫那般無能,還不是漢人酒色和衣飾給害的!所以雖然進盛京,佔據不少漢人城池,卻只有漢人依著我們的例,剃頭穿箭衣,不能蓄髮,穿寬袍。如今咱們進了關內,更要小心,萬一旗下人都住在城裡,時間久了染上了南蠻子的陰柔懦弱氣質,不就是要亡族了麼?”

他這一番話卻正是女真人最擔心之事,昔日努兒哈赤建國號為大金,就是以金國的後裔自詡。現下皇太極因怕刺激漢人,改為大清,其實並不能改變滿人與女真同族的現實。稍有些見識的八旗貴胄都很擔心當年金國被蒙古滅族之事重演,所以對漢人的生活習慣和衣飾頭髮很是排斥,唯恐女真子弟墮落腐化,那可真是糟糕之極。

此時各王公貝勒聽了皇太極一說,各人均道:“皇上深謀遠慮,當真是睿斷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