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東西不是活著的時候的曹睿所能感受到的,他所要做的就是,保證國家領土的安全,保證老百姓不會因為經濟問題而鬧民變,保證這個國家的國姓乃是“曹”,而不是“司馬”或者別的什麼的。

第一點,在大家精誠團結之下做到了,第二點,也是基本做到了,至於第三點。

曹睿正在艱苦努力中,但是,正在最為關鍵的時候,也就是司馬懿的事業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的時候,曹睿接受了上帝的傳喚,要去另一個世界報道了。

這一年,也就是239年,曹睿才36歲,當了皇帝才13年而已。更加嚴重的是,他的選擇繼承人難度比曹丕大很多。

畢竟,曹丕除了曹睿之外還有很多的選擇。

曹睿呢?

他有5個兒子。

親生的3個,領養的2個。

為什麼要領養呢?

親生的3個曹冏、曹穆、曹殷分別於226年、229年、232年去世,尤其是曹殷,典型的“英年早逝”,這孩子231年出生,第二年就一命嗚呼了。

無奈之下,曹睿只好從皇族裡面挑出一些成品來作為繼承人(難道生育有問題了?),選擇的有兩位,一個是231年出生的曹詢,在曹殷去世3年後任命為秦王,大有刻苦栽培的意思,不過畢竟太小,所以直接任命為繼承人的話有點不合禮法。

不過這孩子也是命不好,244年久死掉了。

第二個養子就是後來的皇帝曹芳,他是任城王曹楷的兒子(溥儀也是被抱過來的),與曹詢同年出生,同年被封為王(齊王),看來是要他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啊。

曹芳的運氣就好多了,他熬到了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競爭對手曹詢掛掉,又熬到了老爸曹睿英年早逝——如果曹睿活個七八十歲的話,到時候曹芳已經四十出頭了,雖然這樣說有點不孝,但是,對於曹芳來說的確是有點遭罪啊。

但是人家曹芳的運氣就是好,當時,239年,曹睿突然病重,結果在情急之下扶正了曹芳,當然,也是因為選項只有一個的緣故。

繼承人太多了不是好事,為了搶一個位置難免打的天昏地暗,但是繼承人的選擇面太窄,窄到了只有一個候選人的程度也不是好事,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嘛。

曹芳就是這樣,曹睿死的時候他才8歲。

這意味著司馬懿的機會來了。

41—20:雙刃,明帝抉擇(3)

為什麼說司馬懿的機會來了呢?

因為曹芳的年紀實在是太小,遠遠沒有到親政的時候,所以,必須有數名輔政大臣出來幫著打理家務事,我們可以稱之為管家——當初曹睿20歲上位都要有4個大管家,何況是區區8歲的曹芳了。

比如,劉禪的大管家就是諸葛亮。

不過由於諸葛亮和劉禪,還有託孤的劉備,都屬於*,*皇帝+*太子+*宰相,所以,不會出現太不幸的事件發生(這個還是透過事實檢驗出來的,畢竟,劉備沒有選擇的餘地了已經)。

但是,對於大部分的臨終的帝王來說,只派出一個管家獨攬大權的話會很危險,所以,一般都是選擇3個到4個不等(太多也不行),比如孫權,臨死的時候就弄了4個管家:諸葛恪+孫楙+滕胤+全琮(背後是全主,後面會有詳細論述)。

曹睿得了急病要死了,但是還沒有傻掉,神智還是比較清醒的,所以自然會選擇第二種模式。

那就會有人說了,不把司馬懿放進這個名單不就行了?

說得容易,曹睿還真不能這麼做。

因為司馬懿的能力和資歷都擺在那裡了,就憑司馬懿的本事,曹魏政權中無出其右,這樣一個屢立功勳的大帥被冷落在二線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