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的確,呂壹的確直接製造了這些冤案,即使是不是冤案,但是,極端擴大化的處理則要由他負責。
但是,如果真的把這些責任全都推卸到呂壹的身上的話,那麼就要有人躲在後面偷偷的樂了。
高興的是孫權,其實他才是罪魁禍首,呂壹,只不過是他的一個打手而已。
這一套是歷代有心計的君王們都十分精通的伎倆,不用髒了自己的手還可以達成目標,最後還可以出來做好人,真是一箭三雕啊。
這也證明了呂壹的社會屬性,他就是寒族出身,只有這樣從底層爬上來的人才會不擇手段的為主子賣命,他們知道最後的結局是什麼,一定會死的很慘,但是,他們別無選擇,因為做事不力的話一輩子也出不了頭,甚至還要受到懲罰,都是死,索性忠心按照主子的意思辦,這樣的話存活的時間和輝煌的時間都會更長一些,基於這種心態,我們也可以理解這種人為什麼幹起事來不管不顧,極端的瘋狂了。
想到了死,知道這是自己的結局,但是不怕死。
這樣的人最瘋狂,最癲狂。
這麼說並不是為了給呂壹*,他的無奈和被人當槍使並不能抵消他的瘋狂犯下的過錯,而是為了引出下一個話題:孫權為什麼要對世族下狠手?
42—13:暗算,血色迷霧(2)
孫權之所以要藉著呂壹等人的手對世族們下重手,歸結出最簡單最根本的一點就是皇權和相權的衝突,因為他是模仿曹魏加強君主集權而設定,因為他是在自己稱帝之後馬上開始大力推廣並且暗示呂壹,自己是他的後臺,這種時間上的巧合難道還可不說明問題嗎?
讓特務出面搞小動作,孫權的確有點不地道,不地道的背後說明了他和世族的一個黃金合作週期結束了,稱帝了嘛,暫時不需要他們,必須樹立一下自己的新形象,皇帝,還是和吳王有差距的。
再找點原因的話,遼東事件的被群起而攻之也有一些影響,羞辱和惱火之後,他還有點後怕,因為自己的皇權受到了威脅,以前是吳王的時候批評我就算了,現在好像有點蹬鼻子上臉了,必須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地位。
所以,
這絕對是孫權蓄謀已久的,只不過搞到了最後的難以抑制的程度也許是也超過了他的設想,就像偉人沒有想到文化浩劫居然可以深入人心如此之廣一樣(我不願意相信偉人連這一點都預料到了)。
當然,這也不是全部,如果我們把目光投射到曹魏政權和蜀漢政權的話,還會發現一點,就是這幾位老大都不喜歡儒家推崇的*,紛紛主張推行法術,依法治國,甚至不惜長期使用重典。
曹操不用說了,諸葛亮整治益州的時候也幹了不少這樣的事情,至於孫權,在這條路上走的最遠,從張昭開始,顧雍還有後來的陸遜一直在抗議孫權的峻法嚴刑主義,只不過出於籠絡人心的思考,當這種抗議過於激烈的時候,孫權才會適當的做出調整,比如張昭和顧雍二人一陣猛烈的炮火攻擊之後,孫權不得不“議獄輕刑“,而如果孫權真正的改了的話,也就不會有後來陸遜對他的批評,要求孫權輕徭薄賦,施行德治,只有這樣才可以興帝王之業。
可見,在“融洽相處”的背後,江東的執政理念一直在“德治”和“法治”之前搖擺不定,當然了,唱主旋律的還是孫權喜歡的“法治”。
平心而論,應該“法治”還是應該“德治”,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關鍵是看是否落到了實處,是否沒有變質,只要執行得力的話無論哪種都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我個人是傾向於法治的,我現在最不信的就是以德服人和高薪養廉,看看今天的中國吧,那貪官,一片片的,而且像韭菜一樣,割完一茬馬上就躥出一茬來,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啊。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