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號,快船隊的媒體主管羅伯-瑞切萊在送完三個孩子上學後,立刻轉道去洛杉磯國際機場。

今天有一個重要的客人需要他接待。

十點抵達機場,一同在機場等候的還有《洛杉磯時報》的記者,媒體部的行政住手艾達,以及喬丹-皮爾和他的紀錄片攝製組。

“抱歉抱歉,我遲到了一會兒,早上要送孩子上學。”

瑞切萊滿頭大汗的和先到的人致歉,然後看了看時間,飛機還有五分鐘降落。

喬丹-皮爾掏出紙巾遞給瑞切萊,道:“羅伯,你又流好多汗,來,給我們的媒體主管一個鏡頭。”

紀錄片攝製組的攝像師拿鏡頭對準了瑞切萊,一旁的邁克爾-基問道:“嘿,羅伯,今天我們到機場要接待什麼樣的客人?”

瑞切萊擦了擦汗,輕聲道:“開始拍了?紀錄片的素材是嗎?”

邁克爾-基道:“是的,說吧羅伯。”

瑞切萊清了清嗓子,道:“呃,今天我們到機場是要迎接一位特殊的球迷,他來自非洲喀麥隆。大約一個多月前,我們的工作人員收到一封球迷來信,這位球迷說他是喀麥隆一所神學院的學生,他對籃球很感興趣。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神父,和有朝一日能看一場nba的比賽。”

邁克爾-基問道:“哦,成為一名神父,和看nba比賽……兩者有什麼關係?”

瑞切萊道:“沒有什麼關係。我就是強調一下他的想法!這段記得掐了,我繼續說。像這樣的來信,其實我們收到很多,因為太多了無法及時回覆。不過在一次隊內會議上,斯瑪特先生要求,我們要把球迷工作擴充套件出去,不要執著於洛杉磯社群,而是要放眼全球,到更遠的地方!”

邁克爾-基問道:“斯瑪特先生真這麼說的?”

瑞切萊道:“真這麼說的,他說最好把球迷工作做到南極去,如果能把企鵝招來做球迷就升我做副總裁。”

“好的,說回這位球迷,我們秉持著將籃球精神傳播到世界各地的宗旨,認真回覆了這位小球迷的來信,然後決定邀請他到美國來觀看一場nba比賽!也就是今晚,洛杉磯快船對陣克利夫蘭騎士的比賽。飛機是9點50抵達……哦,我看看,飛機應該降落了。”

機場的大螢幕上顯示,從喀麥隆首都雅溫得直飛洛杉磯的航班已經降落,乘客們隨後將抵達大廳。

14歲的帕斯卡爾-西亞卡姆第一次離開家鄉喀麥隆那麼遠,乘坐巨大的波音飛機抵達了美國洛杉磯。

美國,一個經常出現在耳邊,但讓人感覺遙不可及的地方。

父親查莫-西亞卡姆經常告訴他,如果你認真打籃球的話,有一天你就能進入nba,來到美國。

可小西亞卡姆很叛逆,他不想聽父親的話,他沒想過要去什麼nba打什麼籃球,他想做一個神父。

他覺得做神父很酷,會得到很多人的尊重,並且可以和上帝對話。

這比拿著籃球在場上跑來跑去要酷多了,雖然職業運動員出身的父親給他了良好的運動基因,但他不打算好好利用它。

當然,做神父也不一定是很好的選擇,在神學院學習的日子可真是太嚴格太清苦了。

對於未來究竟要成為什麼樣的人,14歲的小西亞卡姆和很多孩子一樣沒有明確的概念。

他反對父親只是因為他不想聽父親的,他想有自己的想法,可自己的想法到底是什麼?

他也不知道,管他呢。

一個多月前,父親突然以他的名義給nba很多球隊寫了信,希望能得到這些球隊的回應。

西亞卡姆知道父親想幹什麼,他想也許某個球隊會回覆,然後自己看到回信,就會對籃球燃起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