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在飯桌上跟龍老太提分家住的事情,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若非二大媽在和易中海一起回大院的路上,一再要求易中海不要和龍老太鬧翻,害怕受到牽連,易中海早就氣得拿棍棒把龍老太趕出家門了。

其實吧,二大媽給他分析的情況,也正是易中海所要面臨的危局。

無論怎麼說,鄭道通和其母的死正在立案偵查,加上武薇住進大院追查這件事,勢必要查出一個結果。

那麼龍老太和易中海等人算計鄭道通一家人的醜事,終究會曝光的,只是曝光時間長短罷了。

若是謀害人的醜事曝光了,對易中海的傷害最大這源於易中海自始至終與龍老太攪合在一起,得利最多的也是易中海,不是龍老太。

龍老太自始至終就貪嘴的毛病改不了。

最多就是吃人一點好東西,能有多大罪過?

案情大白的那一天,誰又能給龍老太定罪,定龍老太什麼罪過?

龍老太除了貪嘴,一點好處都沒有撈到,完全可以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說是易中海打著她龍老太的名聲犯罪。

誰讓出主意的是龍老太,做事的人卻是易中海呢?

無形中把易中海推向斷頭臺,替死鬼的角色。

而整死易中海,或是讓易中海坐牢,龍老太就能和張冬梅過上好日子了!

相當於繼承了易中海的所有家產。

誰讓易中海勒令媳婦張冬梅伺候龍老太這麼多年,讓兩人處出感情來了。

而在這個大院裡,現實的狀況,張冬梅除了和龍老太交集,估計在沒有幾個人願意和張冬梅來往了,迫使張冬梅只能和龍老太相處著過日子。

畢竟孤獨就是脫離群眾,是犯罪啊!

這年頭攤上這頂帽子,會被拉出去批鬥的。

可見一旦易中海出事了,張冬梅只能和龍老太搭夥過日子,相當於抱團取暖。

這一切佈局,全是龍老太算計經營的結果。

二大媽幫易中海分析這麼透徹,易中海再自我腦補,信了七八分。

回到家後,乘龍老太到外面上公廁的間隙,易中海就問媳婦張冬梅,院裡人傳謠她給自己戴綠帽的事情,是誰先傳揚出來的?

張冬梅聽了這句話嚇傻了,生怕易中海真信了這種謠言,再把她打半死,傷到肚子裡的孩子怎麼辦?

由於害怕,再加上當時孕吐的暈暈乎乎的,張冬梅就仔細回憶了一下,實在想不起來院裡誰第一個傳出這種謠言的?

再加上張冬梅生怕易中海找院裡人再生事端,鬧得滿院人抵制,針對排斥,對未來的孩子不利,張冬梅就說謊了,好像是院外傳來的謠言。

好嘛,張冬梅只想息事寧人,卻讓易中海篤定了一件事情,二大媽沒說錯。

隨即,易中海就追問來一句,當時龍老太在什麼位置?

張冬梅不假思索的說道:“當時我端著臉盆去水槽打水,老太太去前院遛彎了!”

“好了,等會兒吃飯和老太太分家住,你要是為了孩子著想,就要聽我的,不能讓老太太把我當槍使,最終替他當案情大白後的替死鬼,懂嗎?”易中海就和媳婦說了自己的決定。

張冬梅若是在龍老太和易中海二人之間選一個人過日子,自然選擇後者易中海了。

再說了,張冬梅也不傻,早就看出龍老太把易中海當槍使的事情,只是易中海想利用龍老太這個五保戶身份,壓制院裡人營造團結孝順的氛份,好讓人給他養老送終。

相當於狼狽為奸,各取所需。

對於這種事,張冬梅勸說易中海好幾次都沒用,最後就不勸了,得過且過吧!

如今易中海大徹大悟了,張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