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ldo;老奴可是自己親自去看了,又問了那些經驗最豐富的老農才得出來的結論,絕對不敢有一絲欺瞞。再過幾日,收割之後,一秤便知。&rdo;寶叔的兩眼珠子直勾勾地打量著自家公子,避雷的玩意能整出來,耕田的玩意也能整出來,從來沒下過田,耕過地的公子指導的新種田方法居然比侍候了農田一輩子的農人還要會種田,管家寶叔不由得心裡邊升起了這樣一個疑惑:&ldo;這天底下到底還有什麼是咱們公子不會的?&rdo;
娘親也轉過了臉來瞅著竇琰上下直打量。&ldo;嗯,那就等到時候再說。琰兒,連犁都沒扶過,什麼時候會耕田了,連數十載的老農人都比不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rdo;
&ldo;娘親,這一切都是父親的功勞。&rdo;竇琰一本正經地答道,娘親的目光更加的迷茫,不過很快恢復了精明,一臉的哭笑不得:&ldo;臭小子,別胡說,關於農耕,你爹比你以前也好不到哪兒。&rdo;
&ldo;孩兒不是說父親學耕田,而是說因為父親所收藏的典籍裡邊有過相關於這方面的記載。&rdo;竇琰卻仍舊保持著誠懇的表情。
&ldo;又是這一招。&rdo;竇芷很隱蔽地翻了個可愛的白眼,小聲地嘀咕了句。不過說真的,對於自己挨雷劈之後醒來的兄長是怎麼能知道那麼多過去不知道的東西,關於這一點竇芷也實在是打破了頭也想不通,只能把自己兄長的這些才能歸類於挨雷劈而不死獲得的回報。
&ldo;真的?為娘怎麼從來沒有聽你父親提過?&rdo;娘親仍舊滿臉的懷疑。
&ldo;娘親,家中藏書數萬,有些典籍父親沒看過也很正常。&rdo;竇琰心中暗笑,表面仍舊不動聲色地解釋道。
&ldo;夫人,公子,再過幾日,咱們的田地就要開鐮了,夫人您看,如今主人不在,是不是讓公子主持?&rdo;管家寶叔這才想到還有一件要事。
&ldo;這個自然,琰兒,到時候你可要聽管家的吩咐,開鐮之事是耽誤不得的。&rdo;娘親一臉正色地點了點頭,向著竇琰吩咐道。
&ldo;開鐮?&rdo;竇琰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老家倒是有個風俗,到了秋收的時候,都要擺點香案,擺個豬頭供品啥的,然後請村裡邊最德高望重的年長者焚香祭祀一番,感謝皇天后土一番,然後下麥田割第一鐮。
--------------------
不過這種風俗到了二十一世紀和諧社會就變了味了,每逢麥收時節,許多地方政府都會選擇適當時機和適當地點,舉辦一次所謂的&ldo;開鐮儀式&rdo;。開鐮現場,拱門、氣球、地毯……
甚至公安幹警維持秩序都佈置得盛大隆重,應有盡有。一開始參會人員登記,接著主持人開場白,然後邀請領導上臺一一發言,再輪到參會的最高&ldo;長官&rdo;宣佈&ldo;正式開鐮&rdo;。
數十臺收割機一字排開、並駕齊驅,隆隆馳向麥田,在金色的麥浪中來回馳騁,並&ldo;吐出&rdo;金燦燦的麥粒。這就意味著一個地區的麥子正式開始收割了。最後就是參觀、用餐。如此折騰,一天的時候就這麼消磨掉了。
對此,身為優秀村幹部的竇琰感觸頗多。秋收開鐮,不過是古代人對於天地的一種尊重,而到了後世,就連秋收這種需要趕時間收割的重要事務,來那些蛋疼得慌的玩意卻也要借著這樣的理由來公款吃喝玩樂。
有本事花上十來萬佈置會場披紅掛彩,一個二個滿腦肥腸的玩意端著幾百塊一兩的西湖龍井,道貌岸然地對著音響裝置嘰嘰歪歪今年春耕以來,為了能夠為老百姓幹好事幹實事,自己在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