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明著將東南諸小國納入掌控之中,朝廷中很有一部分的朝臣就要上書斥責丞公、相公等人貪心不足、妄動刀兵以致民不聊生了。

華苓繼續道:“我知道,我們總有些古怪的矜持,但是我們都快要死許多人了,還守著這些規矩幹什麼?東南諸小國幾乎可以說是未曾開化,納入我們的版圖,其實與現在比,差很多麼?成為我們的同族,中原先進的種種技術文化都可以傳到東南去,對他們是利大於弊。不然再過一二百年,他們也不過是大字不識的蠻夷。”

“還有東北之地,東北也是河網密佈、千里沃野,只將之留作畜牧林區太浪費了,好些河谷平原,都可以嘗試開闢為稻田。”

華苓前面說的大郎倒全是同意的,但東北至今依然是森林草甸密佈之地,人口攏共加起來不到三十萬。若是要墾荒種糧,那裡冬季太漫長、太寒冷,人口太少,耕種技術落後,困難重重。大郎搖了搖頭道:“東北冬季嚴寒,此事怕不是比東南之事更難。而且北地向來栽種粟黍為生,如何能種稻谷?南方稻種不耐寒,在東北即使存活也大幅減產。”

人學過的所有東西都會在某個時候用上的,所以不要怕學的太多。

華苓認真地說:“那便尋能在北地種植的稻種。稻米生長極需光熱、雨水,東北春遲、秋早,但算下來依然有七八個月的時間。那裡土地肥沃,肥料甚至可以少施些。只要開墾起來,東北平原一帶也能成為不遜於江南的糧倉。稻米產量比粟米、黍米高多了,而且又比甘薯、土芋等更易於長途調運,種稻米是最好的選擇。”

大郎開始考慮華苓說的這些話的可行性。“若要開墾,或可從他地遷入子民,若給予農具、衣食、補貼,又令減稅甚至不稅,說不準也真可行。——只是你如何得知東北之地可栽稻穀?”

華苓很快從瀾園無數的備案文書之中取出了一本,二三十年以前從臨近倭國的新羅一帶送回來的記載,裡面提到,新羅國,就是後世的朝鮮半島的區域,有少量的當地子民栽種稻米。

“新羅能種,為什麼我們不能呢?新羅半島三面環海,但我們的東北地域也擁有足量的光熱和水,我們完全可以考慮引種新羅的稻種試一試。”華苓盯著大郎,眼神犀利:“想要做出一番比前人更高的成就,如何能滯步不前。”

“小九,你也真是個蠻性子。”大郎搖頭笑了:“但我也覺你所說十分有道理。小九,向爹、相公、輔公等人進一本建議罷,這是你的想法,你親自動筆。”

兩兄妹商量了一陣內容,華苓也不怕什麼,親自提筆寫了一本奏章,從如今中原境內的糧食生產寫到如何開拓新的糧食產地,教化異族,寫了好幾大張的紙。大郎將自己的名署在了華苓其後。

兩兄妹的奏章很快到了謝丞公手上。恰逢朱輔公領著船隊從南方押運賑災糧米到江南,新任衛弼公也還在金陵,於是兩三日後,大郎和華苓就一同被召去說話了。

兩兄妹被請到了內淮水邊的一座小樓,華苓一到門口就認出來了,這不是兩三年前仲秋夜裡玩過的地方嘛。

四公都在場,每人還帶了幾個幕僚、下屬,衛羿也跟在兄長弼公身邊,看見華苓來了,眼神一亮,似乎連正坐的姿勢都挺直了幾分。還有王磐,諸清延,也跟隨在王相公身邊。

小樓的二樓鋪設著精緻的茵席,每人一張矮案,茶香嫋嫋。兩兄妹次第登上二樓的時候,四公和屬下們正在議論著什麼,頗有點臉紅脖子粗的味道,但一看兩兄妹次第到了,又都安靜了下來,只是氣氛依然十分緊張。

華苓很驚奇地發現,她被安排了一張單獨位置的矮案,而不是像以往只能陪坐在爹爹和長兄後邊。

華苓跟著大郎福身施禮,朱輔公連這點子時間都有些等不及,直接打斷她問道:“苓娘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