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太少,就會被公孫度計程車兵殺傷殺死。突圍點以外的其它地方的劉備軍士兵趕過來增援。而這種增援,也同樣是分秒必爭的。不可能即將到達的時候,還整個隊。如果真的整隊了,估計防線就已經被突破了。

這種分秒必爭的救援,使得每分每秒跑上去的劉備士兵人數都不是很多。也就是說,在突圍點的戰鬥中,每時每刻,士兵人數都是公孫度眾而劉備寡。相應的結果。自然是劉備這邊的傷亡十分慘重。

這就是勝利的代價。這樣的代價是必須付出的。要想整體人少死人,區域性就會多死人。有人說,“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當中的“孩子”是“鞋子”的誤傳。道理是有的,但是,“鞋子”明顯是不中以表現其嚴酷性的。而士兵,跟“孩子”相比,他們的屬性其實也是極為相似的。

在劉備的軍隊完整地包圍了襄平城外的軍圍之後,另一邊,就立即開始了攻城。還是用的那兩千士兵。剛開始的時候,就是單方面的攻城。很快,軍營這邊的突圍戰鬥就打響了。於是攻城的速度與突圍的速度就來了個不太友誼的競賽。

突圍戰這邊,劉備的軍隊實際上是以士兵的生命在延緩著對方的速度。閻柔曾經估算過,說是劉備這邊大約要死一萬人。果真就死了一萬人。當死亡計程車兵人數堪堪接近一萬的時候,攻城計程車兵帶來了公孫度的人頭。然後,襄平士兵投降。

……

接下來,劉備這邊忙得熱火朝天。打掃戰場,整編俘虜,清理襄平府庫物資等等。在這個時候,四名高階文吏的優勢得到了完全徹底的凸現。總共兩天,就完成了一切瑣事。第三日,天一亮,劉備軍朝著草原的深處進發。這也就閻柔所說的第二個“逃”。

俘虜的襄平士兵比預計的兩萬要多一點,達到了驚人的三萬五千人左右。這倒不是說閻柔沒有算準。而是算準了不好意思說。在一般情況下,都只能說我軍英勇。我軍既然陣亡一萬,就不好說敵軍只陣亡五千了。因此,那個時候閻柔說敵軍陣亡兩萬。閻柔想過,如果不實施第二個“逃”的話,兩萬俘虜與三萬五千名俘虜的意義都是一樣的,都是不能上戰場的。因而也不算說謊。多出的一萬五千人,要等他個三五個月之後,才能慢慢地發揮作用。

將近八萬人撤出襄平,花了一個時辰。這算是非常快的速度了。非常時刻,需要搶時間。所以就多頭並進,一定要趕在公孫康、公孫恭到來之前,撤出襄平。

這麼說,好像還不夠。還不僅僅是在公孫康、公孫恭到來之前撤出襄平,還要更早。需要達到的效果是,公孫康、公孫恭率軍趕到襄平的時候,劉備軍早已遠去,不可能趕上。那個時候,他們才有可能打內戰。如果劉備軍隊離開的時間並不長,在父仇的驅使之下,說不定他倆就會拼了死命地追趕。如果出現那種情況,閻柔的如意算盤就會落空了。

第一天下午到達,開始圍襄平;第四天上午撤退,午時之前全軍消失。總體算來,劉備軍隊在襄平的時間將近四天。

當初打下十座縣城的那個時候,劉備軍並沒有立即有所動作。而是做出了一副佔領的假象。因此,公孫度這邊飛馬報信的使者路上所花的時間,就算是相互抵消了。隨後,公孫康大軍出發,劉備軍也在差不多的時候,同樣出發。等公孫康的軍隊到達新昌一帶的時候,劉備的軍隊也幾乎到達襄平。這時,在行軍中途,由於劉備軍隊需要避讓公孫康的大軍,所以比較麻煩,多花了一天的時間。這麼算來,劉備軍總共領先了公孫康的軍隊三天。

公孫恭那邊實際上是有一定問題的。玄菟、樂浪一帶,土地遼闊。真要是丈量一下,怕是有兩個遼東那麼大。但由於人煙稀少,開發不足。人們走到一定的地方,就不往前走了。就算如此,公孫恭如果真的駐紮在玄菟的話,距離新昌一帶的距離就比昌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