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國時代就開始修築的長城。
外長城與內長城之間便是代郡和上谷郡,這兩郡也是迄今為止從未被公孫瓚的兵馬染指過的地方。守住了這兩郡,劉虞等於擁有了一塊穩定的根據地,其戰略意義非同尋常。這也正是劉虞親率大軍駐守馬城,拼死抵禦鮮卑人入侵幽州的根本原因。
魏攸返回馬城之後,見到了從未謀面的大公子,也見到了兩個多月沒照面的鮮于輔和公孫紀,當然還有前段時間一起在馬城吃過苦的老夥計程緒。
等候魏攸回來的這四天裡,劉和除了吃飯和睡覺,其餘時間都陪在老爹的身邊,他將自己關於幽州的看法,關於如何整治軍隊,如何發展農業生產,如何開展邊境商貿,如何招攬人才,如何興辦教育等等諸多的想法和考慮都與劉虞做了交流和探討。
劉虞多數時候都是笑意盈盈地聽著兒子在那眉飛色舞地講述,有的時候覺得太過匪夷所思和離經叛道,則會出語提醒和駁斥幾句,但總體而言,他對於兒子能有這樣全面長遠的思考和謀劃,還是很高興和歡喜的。
年少輕狂,自以為是的毛病,絕大多數的年輕人都容易犯,但劉虞認為自己的兒子顯然不能歸於此類。僅從兒子在冀州時的作為,在返回薊城後的作為,以及在來馬城路途中的隨機應變,足以證明他是真的胸有經緯天地的才幹,而非紙上談兵、坐而空談的年輕人。
因為對於兒子的認識不斷全面和深刻,所以劉虞對劉和提出的幾條意見都認真採納,有的甚至立即付諸於行動。
首先,劉虞向朝廷起草了一封長長的奏章,其中濃墨重彩地講述了此次對抗鮮卑入侵的大捷,然後違心地稱頌了董太師在長安的作為,請朝廷加封董卓為大將軍;接著又向朝廷建議加封冀州牧韓馥為安北將軍,表韓馥麾下將領張郃為建忠將軍;表奮武將軍公孫瓚為青州牧,加封平東將軍;表渤海太守袁紹為幷州牧,加封安西將軍;最後,請朝廷加封侍中劉和為護烏桓校尉,加封廣陽人閻柔為護烏桓司馬。
整篇奏章之中,劉虞並未提到自己,非常自謙。但是,這封寫給朝廷的奏章,必然是要先經董卓過目的。劉虞違心的稱頌了董卓,還請朝廷加封董卓為大將軍,這可是非常難得的讓步。董卓怒殺前太傅袁隗之後,為何要將這個職務分給遠在幽州的劉虞?還不是為了堵住天下悠悠眾口,安撫士人集團。
太傅之位,僅在太師一人之下。董卓逼著小皇帝加封自己為太師的時候,吃相有些難看,所以就讓皇帝同時封劉虞為太傅,當時就料定劉虞不可能真的來長安,最多也就是得個虛名。如今劉虞讓他加封大將軍,董卓是不是也得投桃報李,回報給劉虞一點啥呢?
當然了,董卓對於大將軍這個職務或許不放在眼裡,如今他手握二十多萬西涼兵,控制著小皇帝和朝中一群老臣,盤踞在長安一帶逍遙快活,實際上跟自己當皇帝沒啥兩樣。
不過,從名聲上來講,太傅劉虞請朝廷加封他為統領天下兵馬的大將軍,似乎聽起來很不錯的樣子?
信都會盟的時候,劉和與公孫瓚、袁紹和韓馥都有約定,由自己父親出面幫他們向朝廷討官,而他們則一起上表朝廷為劉虞請封驃騎大將軍之職,這是一筆大家都有好處的買賣,如今劉虞又向董卓示好,只要劉和再派人在長安活動活動,基本上就可以實現了。
王越當時在冀州與劉和分開,急著返回長安,其實就是向司徒王允彙報此事,好讓王允等忠於漢室的老臣提前知道,免得到時候跳出來出言阻擾。
以劉和的分析,父親劉虞被加封驃騎大將軍的可能性很大,要是董卓不同意,到時候就別怪自己拿出殺手鐧來。倒是加封袁紹為幷州牧和安西將軍的事情,問題比較嚴重,畢竟當初朝廷曾封董卓為幷州牧,而幷州又是距離長安最近的地方,實在比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