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徐將軍能這麼想,令我心甚慰!幽州連年經受戰禍,百姓需要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我將鎮北軍部署在北線。就是希望數萬將士能用身軀為幽州數百萬百姓搭起一座鋼鐵長城。徐將軍麾下士兵成分複雜,有當初西涼軍的老底子,又有袁紹的冀州降兵,如今我又給你帶來了原來隸屬於公孫瓚的降兵。這個鎮北將軍可是不好當啊!”
“只要公子能夠保證鎮北軍的伙食和兵餉,卑職就能保證將這支部隊統好管住,帶出精兵!”
“這個方面徐將軍絕對放心!今後幽州五軍的後勤供給由我直接負責經手和過問。絕對不會發生厚此薄彼和剋扣截留之事。另外,為了安撫將士,今後可以讓將士們在駐地解決婚事,一旦成家之後,州里便會按照職級分給大家一塊土地!”
“分給將士土地?公子可是要效仿馬城,在狄平以北施行軍屯?”徐榮頭腦靈活,立即想到了劉和的用意。
“正是這個意思。據我瞭解,狄平以北至白檀山之間因為有鮑丘水穿過,所以兩岸尚有許多無主荒地可供大軍開墾屯置,若是徐將軍能夠帶領手下將士完成此事,則於幽州又立一大功勞!”
“卑職一定不負公子所託,利用訓練間隙組織將士們屯田墾荒,還請公子給鎮北軍加撥一批質量上乘的農具和良種。”
“嗯,此事我已有安排,到時候會有人專門承辦。”
與徐榮談完之後,劉和又讓人找來尾敦,就自己打算在狄平以北屯田的事情與尾敦進行商議。
尾敦說道:“武帝元狩四年,大漢擊敗匈奴後,曾在河套一帶進行大規模的屯田,給養邊軍,從此有了邊防屯田。公子此前曾經在馬城以西歠仇水上游小範圍的試行過民屯,如今又打算在漁陽北部試行軍屯與民屯混合之策,確實是一件大利國家和邊塞軍民的好事。卑職不才,想就屯田之事對公子提出幾點疑問。”
劉和點頭,說道:“尾郡守直說無妨,不必有所顧慮。”
“疑問之一,民屯需要人力,漁陽北部長期遭受胡人之害,許多百姓早已遷徙至廣陽和漁陽南部,如今狄平附近人煙稀少,屯田之民從哪裡來?疑問之二,即使公子解決了人力問題,今後這些屯民開墾種植出來的農田歸屬何人,這些屯民的身份又該如何界定?疑問之三,狄平北部同時進行軍屯和民屯,若是軍民皆見有利可圖,到時起了紛爭和衝突,又該如何解決處置?”
尾敦向劉和提出的三點疑問,皆是直擊屯田要害,令劉和一時陷入了沉思之中。
屯田制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制度,在華夏實行了近兩千年、許多朝代,足以證明其重大的價值。就算後世新中國成立,沒有了屯田制這個說法,但五十萬大軍進入西北邊陲成立建設兵團依然走的是屯田制的路子,只不過換了一個稱呼。
國家強制農民或士兵耕種國有土地,徵收一定數額田租,淵源於西漢,至曹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西漢前元十一年,漢文帝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農民戍邊屯田,後來漢武帝又調發大批戍卒屯田西域。但當時屯田主要集中於西、北部邊陲,主要方式為軍屯,且規模不大,所有的屯田構想與實施都僅限於避免從異地長途運輸糧食,解決邊境守備軍隊之需,並沒有成為一項重要的經濟和社會制度。
歷史上最早提出完整屯田制度的是曹操麾下的棗祗,此外還有韓浩,而實行者則有任峻、國淵和鄧艾等人。
早在隨曹操鎮壓黃巾軍餘部時,棗祗就對黃巾軍亦戰亦耕、兵農合一的做法產生了極大興趣,建安元年曹操擊敗潁川汝南的黃巾軍,奪得了一大批耕牛、農具和勞動力。棗祗於是建議曹操利用這些農具,在許昌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曹操採納了他的建議,並任命他為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